作者:南京政治學院上海校區副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 朱東來
內容提要:網絡空間意識形態斗爭已逐漸成為意識形態斗爭的主戰場。在網絡空間意識形態斗爭總體上敵強我弱的態勢下,深入研究和把握網絡意識形態斗爭的隱蔽性、多元性和現實性等特點,巧妙利用網絡的社會性、娛樂性、交互性和融合性進行意識形態宣傳,努力實現意識形態網絡空間由“坐而論”向現實社會“起而行”的轉化,將有助于提升執政黨對現實社會意識形態的管控能力。
關 鍵 詞:網絡空間;意識形態;話語權
標題注釋:國家社科基金2013年度軍事學項目“網絡空間意識形態斗爭研究”(13GJ003-083)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并同時指出,互聯網已經成為輿論斗爭的主戰場。在這個戰場上,我們能否頂得住、打得贏,直接關系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和政權安全[1]。網絡空間意識形態斗爭是意識形態斗爭的網絡化,是利用網絡信息技術,以網絡作為陣地和平臺展開的意識形態斗爭新模式。研究網絡意識形態斗爭的特點規律,用主流意識形態占領網絡意識形態主陣地,掌握網絡空間“話語權”,是當今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構建和諧網絡虛擬社會的新命題。
一、網絡空間意識形態斗爭的時代意義
隨著現代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互聯網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34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7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32億,手機網民規模5.27億,互聯網普及率達46.9%”[2]。可以說,不斷發展的網絡社會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人們在享受互聯網帶來的種種方便的同時,也感受到網絡信息對理想信念、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和道德準則的沖擊和影響。
近年來,美國“棱鏡”等監控計劃的曝光越來越顯示出網絡空間意識形態斗爭的尖銳和復雜。由于互聯網運行規則及技術規則等方面的影響,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占據著網絡空間的“話語霸權”。西方發達國家利用網絡技術優勢采取多種手段,不斷對其他國家進行意識形態滲透。近年來網絡空間意識形態斗爭的實踐表明,傳統意識形態斗爭借助于互聯網獲得了全新的空間和機遇,日益表現出新特點、新趨向。
我軍在網絡空間的形象正面臨西方意識形態的沖擊。“軍隊非黨化、非政治化”“軍隊國家化”反動言論在網絡空間甚囂塵上,個別一般性涉軍事件被別有用心地復雜化、政治化,黨和軍隊建設的歷史以及一大批英雄形象在互聯網被“戲說”等現象對我軍形象造成了極大損害。西方敵對勢力正通過種種網絡事件操控著民眾的輿論歸屬,其根本目的就是擾亂人心,丑化我軍形象,動搖理想信念,最終動搖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如果一味聽之任之,堅持各吹各調,就會逐步喪失網絡陣地,最終釀成惡果。
意識形態安全關乎國家長治久安。由于傳統意識形態斗爭陣地已逐漸向網絡轉移,占領網絡宣傳陣地,奪取網絡話語權就顯得尤為重要。“堅持正面宣傳為主,絕不意味著放棄輿論斗爭。”[1]網上意識形態斗爭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面對這場殘酷的戰爭,我們尤其需要冷靜思考、積極應對、主動作為。
二、網絡空間意識形態斗爭的嚴峻態勢網絡空間意識形態斗爭的核心問題,是提升執政黨對網絡空間的意識形態管控能力。近年來網絡空間意識形態斗爭呈現為四個方面的態勢。
第一,在西方話語霸權下,網絡空間意識形態斗爭的總體態勢表現為敵強我弱。這主要是由兩個方面的因素導致的。一是網絡的技術規則。互聯網借以運行的一系列根本性技術規則是由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制定的。中國雖擁有頂級域名CN,但是這一域名分配卻是由1998年成立的ICANN(互聯網域名和地址管理機構)決定的。ICANN負責全球互聯網IP地址的分配、頂級域名系統的管理等互聯網國際管理事務。它雖名為非營利機構,但卻改變不了其隸屬于美國商務部的鮮明的政府背景。作為支持互聯網運行的最核心技術結構根服務器來說,目前互聯網只能容納13臺根服務器,其中有10臺在美國,另外3臺分別在瑞典、荷蘭和日本。可以說,一旦發生突發事件,中國將無法阻止美國把“.CN”從域名系統中刪除,從而避免不了中國被排除在國際主干網之外的局面。二是網絡的信息規則。互聯網之所以能夠成為全球共享的平臺,其核心就在于信息的自由流動。但是,我們必須看到互聯網信息流動規則的潛性政治要求,即各國政府不能人為地設置障礙來阻礙信息的自由流通。這就使得占據了全球1/4的IP資源的美國在信息的傳播方面具有了道義與政治上的優勢,表現出強勢的單向度輸出,進而使美國成為全球互聯網的主要信息源。同時,由于互聯網信息的通行用語為英語,這就使得西方發達國家的信息資源能夠迅速流通,并為世界上使用英語的民眾所接受,從而在客觀上使西方發達國家在網絡意識形態斗爭方面具有極強的話語主導權。
上一篇:促進創新創業,比想象的還“拼”
下一篇:把機遇和挑戰搞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