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華東師范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殷德生
【核心觀點】中國經濟每一回破繭成蝶,靠的都是創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蘊藏著無窮創意和無限財富,是取之不竭的“金礦”。中國經濟獲新引擎助力,就一定能夠擺脫“中等收入陷阱”的“魔咒”,走上持續健康發展的軌道
李克強總理在年初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首次提出“雙引擎”論,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則作了重點闡述,“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推動發展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實現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僅順應了世界經濟競爭與產業創新潮流的需要,而且是培育和催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的必然選擇。
支撐經濟轉型的“巨型發動機”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中國經濟的“巨型發動機”。2015年上半年中國經濟保持7%的中高速增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個新引擎起了重要作用。首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對穩增長、促就業作用顯著。2015年上半年我國新注冊企業增長19.4%,城鎮新增就業718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71.8%。第三產業每增長1個百分點能創造約100萬個就業崗位,比工業多一倍。也就是說,大眾創業促進著經濟結構朝著服務業為主的方向轉變。2015年上半年,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1.2%,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促進高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上具有重要作用。沒有大眾創業,“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以及大數據等新一代技術產業就缺乏市場基礎,平臺型技術產業更是離不開小企業“鋪天蓋地”、大企業“頂天立地”的發展格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使新產業、新業態、新產品快速成長。從新產業看,2015年上半年,我國高技術產業的增加值仍然保持兩位數的增長,戰略性新興產業27個重點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收入和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0.3%和17.8%;從新業態看,網上零售額繼續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2015年上半年增長速度將近40%;從新產品看,像機器人、新能源汽車、鐵路機車增長速度有的在翻倍,有的是在50%以上。
大眾創業還顯著地增強了市場容量和活力。2015年上半年非公經濟的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為8.1%,比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高出1.8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增長了11.4%,占全部投資比重達到65.1%。
政府“有形的手”要更好發揮作用
為新引擎加油助力,讓它的動力更加澎湃,需要同時用好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場“無形的手”。
“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依賴于政府簡政放權力度,政策的放寬、市場的放開、主體的放活,是創業創新巨大動能釋放的重要前提。一方面,將市場機制能有效調節的經濟活動作為政府簡政放權的邊界,最大限度地減少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管理,市場機制能有效調節的經濟活動一律取消審批;另一方面,將市場不能發揮作用的領域作為政府的補位邊界,為社會創業創新提供制度保障。依托“有形的手”簡政放權,放寬民間資本行業進入門檻,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大眾創業才能增加更多市場主體、激發市場活力,萬眾創新才能最大限度地釋放社會創新動能。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也離不開政府的扶持政策和基礎設施建設。在政策刺激方面,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創業投資引導機制和渠道,不僅擴大社會資本參與新興產業創業投資,而且鼓勵國有資本參與新興產業創業投資,以及推動創業投資“引進來”與“走出去”。在基礎設施建設上,除了打造創業創新共性技術平臺和區域性技術創新平臺,還要建立科技基礎設施、大型科研儀器和專利信息資源向全社會開放的長效機制。此外,政府需增加服務于創業創新的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完善服務模式,實現創新要素的跨地區、跨行業自由流動,推動創新資源共享以及部門之間、部門與地方之間政策協調聯動。
上一篇:抓住能盡快釋放紅利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