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陶文昭
一個國家發展道路的好與壞、對與錯,自說自話不行,必須要有國際比較。我們說中國道路走得對、行得通,就是通過國際比較得出的深刻結論。
當今世界,各國發展道路各異、發展水平不同。我國與不同國家比較,都顯示出中國道路的巨大優勢。一是與發展中國家比較。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在性質上與它們更為接近,與它們比較更為合適。發展中國家的情況也很復雜,既有經濟社會發展比較好的,也有經濟社會發展問題重重的,更有一些國家陷入內戰分裂之中。相比較而言,我國在發展和穩定方面都取得了優異成績。我國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和穩定,保持了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現在經濟總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消除貧困。在過去30多年間,我國有6億多人擺脫了貧困,對全球減貧事業貢獻率達70%。二是與發達國家比較。國際比較總是繞不開西方發達國家,因為它們長期以來都是其他國家追趕的目標??陀^地說,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但我們也有比較優勢。在發展水平上,我國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已從過去上百年的差距縮小到現在幾十年的差距。我國是在用比西方發達國家時間更短、社會成本更低的方式來實現現代化。在國家治理上,幾年前的國際金融危機,一方面再次暴露了西方發展道路固有的問題,另一方面則顯示了我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制度優勢。環顧當今世界,同一些發達國家受困于金融危機、債務危機相比,同一些發展中國家陷入發展陷阱相比,同西亞北非一些國家政治動蕩、社會混亂相比,我國發展可以說是風景這邊獨好。我們之所以對中國道路充滿自信,就是源于比較優勢。
通過國際比較,我們也對發展道路問題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一是堅信世界上有多條發展道路,必須打破對西方發展道路是唯一正確道路的迷信。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國家的發展也沒有完全相同的道路。歷史條件和現實國情的多樣性,決定了各國發展道路的多樣性。二是堅信道路的正確與否由各國自己判定,主要看是否符合國情。冷戰結束后西方國家在全球推行其發展模式,但其發展模式在許多國家都出現水土不服、南橘北枳的情況,更有一些國家步入歧途、陷入困境,教訓極其深刻。三是堅信中國道路符合中國國情,具有強大生命力。鄧小平同志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0多年來我國取得如此巨大的發展成就,走上了正確道路是根本原因。我們對發展道路問題的認識更深刻了,也就對中國道路更加自信了。
堅定對中國道路的自信,并不是說其他國家的發展道路都是錯誤的,更不是去指責和干涉其他國家的發展道路。在國際比較中,我們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我們主張世界各國相互尊重,首先就是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尤其要尊重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找到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我們對中國道路充滿自信,但不能因此而自傲。在發展水平上,我國要追趕發達國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未來還會遇到許多新的挑戰。對于中國道路,一要堅定不移。找到一條正確發展道路是多么不容易,我們要樹立自信、保持定力,毫不動搖走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中開辟出來的正確道路,真正做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二要不斷拓展。道路自信不是自視清高、自我滿足,更不是裹足不前、固步自封。面向未來,我們還要不斷拓展中國道路,使中國道路越走越寬廣。
上一篇:不能遺忘中國在二戰中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