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鵬 | 2015-08-05 | 田依漪 |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全民族抗戰爆發78周年。在這個特殊時間節點,光明網就此采訪了中國史學會會長、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張海鵬,請他帶我們重新審視那段歷史,紀念勝利,珍視和平。
質疑革命英雄是歷史虛無主義的表現,媒體要勇于發聲批駁
目前,黃繼光、邱少云、董存瑞,還有狼牙山五壯士等抗日戰爭英雄常常遭到一些人的質疑甚至誹謗,這讓人難以理解。這些英雄人物個體是抗戰中千千萬萬個浴血奮戰的革命英雄的縮影和代表,崇敬這些英雄實際上是崇敬千千萬萬的革命烈士。很多烈士去世時都不過十八九歲,非常年輕。像楊靖宇,去世時候不過35歲,但當時他已經在東北抗聯中成為首屈一指的大英雄。他犧牲后,日本軍隊將他尸體解剖,在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花,根本沒有糧食!可見當時的抗戰環境多么的艱苦。這些英雄都有一個信念,要抵御侵略、保衛新中國,這是一種很崇高的信念。
對于中國人來說,我們應該尊敬、歌頌這些英雄。一部分人對這些英雄采取不屑一顧的態度,認為他們的英雄事跡是編造的,這種說法是完全站不住腳的,是一種歷史虛無主義。對于這些聲音,我們的媒體、網絡都需要有聲音來反駁。我們要承認歷史、承認事實,承認這些英雄都曾為新中國的建立流盡了他們最后一滴血,這值得我們所有中國人的子孫萬代銘記。所以我認為,我們的媒體應該代表一種正義的聲音對此進行批駁。
紀念烈士和大閱兵,就是發揚抗戰精神
發揚抗戰精神,繼承抗戰精神,就是繼承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箲鹁窬褪菬o論在多艱難困苦的情況下,對于外敵的侵入不示弱,我們盡管手無寸鐵,也要用血肉之軀來進行抵抗。今天我們更要對為贏得國家民族獨立而身先士卒的革命烈士表示深深的敬意,千萬不能往他們身上潑臟水,這就是發揚抗戰精神。
我們今年舉行的大閱兵和一系列慶祝活動,也是為了發揚抗戰精神,類似的活動應該多做,每年都要做,都要去紀念。閱兵式應該每十年進行一次,這對現代中國人的教育意義非常大,將提醒國人時時不忘抗戰英雄,這都是繼承和發揚抗戰精神的表現。紀念抗戰勝利的大閱兵,既提高了話語權,也彰顯我們在抗戰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時促使國際各界思考我們為何這樣做,中國在二戰中究竟做了什么,有利于他們去認識和認可中國在其中的作用,這也是爭奪國際話語權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