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原《新聞報》副總編輯 忻才良
核心觀點
對這“4創”——創見、創業、創新、創造的豐富內涵及其相互關系若有更全面的了解、透徹的理解,便能各自為營,人自為戰,多獻“創見”、勇于“創業”、敢于“創新”、善于“創造”。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的戰略任務,便能如期達標,計日程功。正因為此,從“互聯網+”的視角來看,不妨認為:科創中心建設=互聯網+“4創”
由“互聯網+”這個標式,很容易使人想起創造學的常用原理與方法,即“1+1”模式。已故中國創造學會會長袁張度在其《創造技法》、《創造的潛能》等論著中,對其做過多次闡述。“1”是事物或技術、產品的原有模式及其功能,創造學者就要在此“1”的基礎上挖掘創造潛力,創新思維,經技術改造或創造發明,制造出新的產品,如保溫杯之于玻璃杯,共有盛水功能,前者較后者多了“1”個保暖功能。筆者在此冒昧提出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的“互聯網+”模式為:互聯網+“4創”。“4創”即為“創見”、“創業”、“創新”、“創造”。
“互聯網+”視域中的創見、創業、創新、創造
“互聯網+創見”。創見就是出新意。出新點子、新思路,用新產品、新作品。這個“創見”,不僅在科技發明,也可指思想解放、理念改變、思路出新。比如韓正書記答記者問,“放開就是支持”一語以前不曾耳聞,新意迭出,新老媒體多以此作新聞標題;又如“仰視創業者”,體現了“楊創”中心、楊浦區乃至上海全市尊重勞動、敬重創業、支持創造的社會氛圍。“激活創新,從‘仰視創業者’做起”,蔚成社風民風,則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力推其成,樂見其成,自不待言。
“互聯網+創業”。這是青年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問題,事關千家萬戶,有關社會穩定。習近平總書記“五一”講話強調“勞動光榮、創業光榮”,激勵年輕人勞動創業。李克強總理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就重在引導和鼓勵青年為就業去創業,用創業多就業。互聯網時代青年人,熟悉互聯網,掌握IT知識,不少上海青年創業者,騎著自行車進入“創業園”,駕著寶馬車開進“新天地”。
“互聯網+創新”。這是科創中心建設的主題所在。它強調各類企業乃至科技人員力求在企業管理、科技改革諸多領域攻堅克難,不落俗套,創新思維,創新方法,自力更生,自主創新。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出版的《自主創新紀實》,匯集74家民企“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集成”電路“集成”三大創新優勢等自主創新經驗,證實“毋走常蹊”、另辟新路,“點石成金”靠創新的至理。也可見上海“萬眾創新”的群眾基礎深厚,人才潛力大有可挖,創客創新前景燦爛。
“互聯網+創造”。“人類的生活就是創造”。這是從廣義上說的。而今上海建設科創中心,重在科學技術的創造發明。這就有其更高層次的高科技要求,更要有技術含金量。創造學強調,“創造性的設想是合理化建議的前提”。而發明,則應有創造的大特征,即“新穎性、價值性、先進性、時間性”。創造重在改進經營管理,促進科技進步,提高經濟效益,提升國防實力,激勵技革能手、科技創造者、專利發明人向科學的高度進軍。誠如上海老市長汪道涵所言:“創造需要人才、理論、實驗、方法。”上海要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這四點至關重要,理當逐項落實。
多獻“創見”、勇于“創業”、敢于“創新”、善于“創造”
“4創”雖同為“創”,但內涵與側重各有不同,既可各自獨立存在,又相互關聯,密不可分。創造、創新、創業、創見,自上而下,形成一個有層次的寶塔形。創見緣何是塔基?它是上海建設科創中心的社會基礎、輿論氛圍、生態環境、政策建議,要求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為科創中心獻計獻策要有創意、新意,以便于市委市政府實施這個國家戰略任務,明確方向,制定金融、人才、風投、戶籍等必備政策。創見的價值分量及其重要性,由此可見。
創業為何重要?此乃建設科創中心的人才基礎。互聯網時代的青年,尤其是部分青年大學生,畢業后就業成問題,依靠“互聯網+”方式創業,無疑是一條通過“創業中就業、就業后創業”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路徑。青年創客如雨后春筍般崛起,形成科創人才群體,使科技創新、發明創新后繼有人。
而創新、創造,則是現代科學研究、實踐的更高層次,處于塔頂高位。諸如“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挺進,現代化國防實力建設,IT頂級技術研究,互聯網防火安全設計與防范,航天技術的進步與更新,這些有關國家國防、軍事實力、經濟命脈、尖端科技等重大科創任務,理當是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職業科技人員中的出類拔萃者擔綱。每年全國科技大會評獎結果,往往能反映最新世界科技發展趨勢,展示我國現代科技進步、技術創新、創造發明取得的豐碩成果。站在這個創造塔頂上鳥瞰,便會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自豪感。對這“4創”——創見、創業、創新、創造的豐富內涵及其相互關系若有更全面的了解、透徹的理解,便能各自為營,人自為戰,多獻“創見”、勇于“創業”、敢于“創新”、善于“創造”。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的戰略任務,便能如期達標,計日程功。正因為此,從“互聯網+”的視角來看,不妨認為:科創中心建設=互聯網+“4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