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莉麗
中美智庫公共外交的核心內容是智庫的思想創新與思想交流,根本目的是通過交流與對話,減少兩國誤解,塑造有利于中美新型大國關系構建與發展的國際輿論環境。中美智庫公共外交要取得良好成效,還有待于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全面發展、智庫思想創新能力的進一步提高以及智庫公共外交意識與能力的提升。
應美國總統奧巴馬的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于今年9月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次訪問必將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構建帶來新的契機,也是中國加強全方位、多中心、多領域對美智庫公共外交的有利時機。當前,中美兩國關系整體態勢不錯,但是,美國對華輿論環境并不理想,主要影響因素就是美國智庫。加強中美智庫公共外交,通過影響美智庫輿論從而影響并改變美對華輿論大環境,是當前中國智庫界和公共外交界的重中之重。
智庫輿論是形成美國對華輿論環境的主因
近年來,中美話語權權重的轉變讓美國智庫界產生了焦慮,由此帶來美智庫界對中美關系的全面討論與辯論。最近一年來,幾乎所有具有輿論領袖地位的“中國通”們都對中美關系進行了分析、表達了觀點,這其中不乏很多“唱衰中美關系”的消極聲音。這不僅會影響到目前的中美關系和習近平主席訪美,還將對下一屆美國總統的對華政策產生重大影響。這場討論中的各種消極聲音與中美關系中的一些突出問題相疊加,形成了美對華輿論環境不佳的主因。
關于美國對華輿論的構成要素,按照社會學家約翰·加爾東的輿論分層理論,政府、智庫、大眾傳媒、利益集團、普通公眾是美對華輿論的主要構成要素。目前,政府層面對維護中美關系總體穩定比較積極,美國普通民眾對中美關系關注并不多,對華輿論消極的聲音主要集中在美國智庫界和媒體界,而智庫和媒體輿論也正是美國精英輿論的聚散地。就智庫輿論而言,托馬斯·戴伊曾指出,智庫在政策制定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是制定國家政策的中心協調機構和核心。在美國對華輿論的諸多要素之中,美國智庫的“中國觀”對政府乃至整個國際社會“中國觀”的形成、發展和變化,具有非常重要甚至在一定意義上是決定性的影響。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美關系能否保持相對和諧的狀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美國智庫界能否對中國形成準確認知并做出有利于中美關系的政策判斷。
智庫公共外交的作用
所謂智庫公共外交,具體而言,是指智庫作為一種積極的公共外交行動主體,通過開展智庫間的國際合作與人員交流,進行跨國議題的政策研究與國際會議、智庫思想的國際傳播等活動,利用人際傳播、組織傳播、大眾傳播等各種傳播媒介與方式,智庫及專家進行對話與溝通,從而影響兩國公共政策制定和公眾輿論。中美智庫公共外交的核心內容是智庫的思想創新與思想交流,根本目的是通過交流與對話,減少兩國誤解,塑造有利于中美新型大國關系構建與發展的國際輿論環境。
目前,智庫公共外交在中美關系中的具體作用主要可分為四個方面。
加深中美之間的理解,減少誤解與誤判。與政府外交相比,智庫公共外交的行動者主要是資深的政策研究專家,相比政府外交的行動主體——職業外交官們而言,智庫之間人員的接觸和交往相對較為容易,氛圍也更為寬松,可以使雙方在不受特定談判指標限制的情況下,充分了解對方政策真正意圖和深層次問題,進而為政府共同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提供創新思想,為中美關系提供政策建議、設置政策框架。中美關系中頻繁而暢通的智庫公共外交,除了可以促進溝通與理解,還可以提供創新性和前瞻性的戰略思想支持。以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以及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為例,每年召開之前,中美智庫會通過各種渠道與方式進行溝通與交流,就中美之間可能探討的議題和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把專家建議和相關信息提交給中美兩國政府。
構建全球輿論傳播網絡,引導輿論走向。智庫影響力的發揮主要是通過專家知識與輿論力量的充分結合。智庫公共外交所進行的國際會議交流、人員互訪、國際信息傳播等活動,就是通過在國際話語空間提供創新思想從而把專家知識轉化為輿論影響力。近年來,美國的大型智庫紛紛開拓國際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致力于通過各種傳播媒介和策略影響國外公眾輿論,在全球范圍內傳播本國政策理念和價值觀。
搭建高層對話平臺,影響輿論領袖。美國智庫常常充當其他國家來訪領導人或政要發表演講的平臺。之所以各國領導人都把美智庫作為重要的對話平臺,是基于美智庫是知識精英、輿論精英和政治精英的匯聚地,在美國國內輿論場中處于輿論領袖地位。從這個意義上說,在重大外交政策問題上,可通過影響美智庫進而影響美國政府和媒體、利益集團、普通公眾,這往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加強對美涉華智庫研究
目前中美智庫公共外交存在很大逆差。美國智庫的公共外交內容、形式、意識、能力、規模和影響力都處于領先地位。中美智庫公共外交要取得良好成效,還有待于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全面發展、智庫思想創新能力的進一步提高以及智庫公共外交意識與能力的提升。
從長遠來看,要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思想創新能力和公共外交能力的智庫,推進中美智庫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等各個領域的全方位、多領域公共外交。短期而言,當前活躍在中美智庫公共外交中的一批中國智庫,需進一步加強思想創新能力和議程設置能力。智庫公共外交的核心內容是創新的思想,中美智庫公共外交的重點不在于我們交流的數量,而在于質量。比如,對于當前中美關系中出現的一系列美智庫的政策建言,無論是唱衰中國的言論還是積極推進中美關系的聲音,中國智庫界要有能夠與之對話的思想和聲音。
美國智庫的發展歷經百年,在數量和影響力上都居全球首位,這就要求我國在中美智庫公共外交要做到有的放矢、重點突破,需加強對美重要涉華智庫的研究,了解其學者構成和研究動態。可把布魯金斯學會、蘭德公司、亞洲協會、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等重要智庫作為對美智庫公共外交的突破口。一方面,對它們的涉華研究專家和研究觀點進行跟蹤研究,另一方面,在重大外交政策問題上,通過影響這些智庫,進而影響美國政府和媒體、利益集團以及普通公眾。
尊重新媒體傳播規律,運用互聯網思維進行中美智庫公共外交。美國智庫非常注重通過多元化的新媒體傳播媒介構建智庫公共外交的全球輿論傳播網絡。在這一點上,中國智庫需加強自身的新媒體平臺和傳播能力建設。最基本的一點,需盡快投入力量和資源,建設好自身的中英文網站,使之不僅僅是一個傳統媒體的網絡版,而且是真正能與美國公眾、全球公眾進行溝通、互動的平臺和通道。從長遠看,政府需與高校合作,培養一批專業人才,既熟悉智庫運作特性,又能夠熟練運用新媒體信息傳播和輿論引導的技巧。
上一篇:中國智庫:站在春天 遙望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