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香港經濟學者,盤古智庫學術委員、一帶一路百人論壇專家委員會委員 梁海明
所謂“探美”,指的是探索打造“美麗工業”可能性。所謂“尋香”,我的建議是海南可以考慮尋求與香港的深度合作,借助“一帶一路”的紅利,推動兩地發展。
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海南未來不但將打造旅游特區作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突破口,同時也將通過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加快建設海洋強省,借助這一發 展經濟的藍色引擎建設成為“廿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開路先鋒。相信在海南省委、省政府以及海南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之下,海南未來將很快能夠實現這一個發展藍圖。
當然,我們也應該清楚看到,自從國家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之后,海南周邊的地區如廣東、廣西,甚至是香港、澳門兩個特區,都已經提出了和海南相似的發展藍圖,這四個地區召開的有關和“一帶一路”對接的發展規劃我也都參加過。
而且,海南在“一帶一路”下最受關注的主要是旅游、經濟、美食、購物、環境等方面,廣東、廣西和港澳這些地區的資源、地理優勢和吸引力也并不亞于海南,甚至部分優勢要優于海南,未來對海南可能會形成很大的競爭。
因此,在周邊地區同質化競爭比較嚴重的情況下,我建議海南在現有基礎上考慮增加一些特別的發展計劃,這樣不但可提高競爭優勢,也能夠與周邊地區進行優勢互補,發揮一加一大于二的功效。
我把這些海南可進一步考慮發展的領域簡單歸納為“探美尋香”。
所謂“探美”,指的是探索打造“美麗工業”可能性。所謂“美麗工業”指的是國際醫療、醫療美容等領域?,F在每年有二十萬個俄羅斯人到三亞中醫院療養,在未來龐大市場前景下,我留意到,已經有五到六家高端醫療機構申請進駐三亞海棠灣。同時,香港的先施表行朱李月華、香港前醫管局主席胡定旭等人,今年初也開始在海南博鰲小樂島合作發展國際醫療旅游項目,加入針灸,藥療等中醫元素,從養生、高級醫療體檢和美容做起。
但同時我們也看到,現在香港和內地合作的醫療機構的成功率暫時還不高,例如香港大學在深圳開設的大型綜合醫院,這一兩年是虧損的,主要原因是收費比較高,不能用醫保報銷,加上香港本地的很多醫生并不大愿意北上內地工作。
可能很多人奇怪,中國內地的機會這么多,加上從香港去深圳交通這么方便,為什么很多香港醫生不愿意前往深圳工作呢?道理也很簡單,香港不少名醫被稱作“月球人”,或者是“星球人”,在香港,“球”代表一百萬港元,“月球人”代表每個月收入至少一百萬港元,“星球人”指的是每個星期收入一百萬港元,由于在深圳未必能夠賺這么多,加上香港個人所得稅的稅率最高是15%,中國內地是45%,因此,香港的名醫普遍不大愿意到深圳,只有一些年輕的醫生愿意到深圳工作,由于他們經驗相對有限,新機構的醫療品牌、口碑的形成,需要一個比較長的時期。
而且,另一個重點是香港醫生在香港開的藥,一般都是進口藥,但到了深圳,由于咱們國家的藥品進口是有管制的,需要收挺高的關稅,所以很多時候香港醫生去到深圳有些“水土不服”,不懂如何去開中國自己的藥品。這種情況下,一直吸引不了多少病人前往這個醫院。
此外我們也都知道,現在即使港澳地區的民眾,要做醫療美容,一般都是去韓國、泰國和臺灣,不會在香港進行醫療美容手術,因為香港對醫療美容實際上并不大擅長。
另外,澳門和珠海準備在橫琴也準備進行以中藥為主的一些醫療項目,加上廣西那邊是主要的中藥生產基地,中醫方面也比較不錯,我知道不少越南的官員、一些富人,經常是過去廣西看病,這種情況對海南未來發展醫療美容帶來不小的競爭和沖擊。
因此,海南要借助“一帶一路”倡議,通過打造美麗產業和東南亞國家、中亞國家加強互聯互通,吸引更多沿線國家民眾前來,在與港澳地區、歐美國家的醫療機構合作的同時,可能要認真探索一下如何增強自身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