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宣傳教育局副局長 薛慶超
“郡縣治,天下安。”在中國,縣級是一個重要的行政區域,中國共產黨的縣委書記,就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黨建等各項工作的第一責任人。縣委書記的政治水平、思想修養、工作能力、工作作風、甚至生活作風,都有極大的引領作用、示范作用、楷模作用,都能夠產生一定的政治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一個縣的政治生態如何、干部作風如何、經濟發展如何、社會風氣如何、生活水平如何、群眾輿論如何,與縣委書記有很大關系。為此,20世紀80年代的縣委書記習近平,作為21世紀初的中共中央總書記,根據自己擔任縣委書記的切身體會,根據自己擔任地委書記、市委書記、省委書記對縣委書記的了解,作為中共中央總書記,代表中央對縣委書記提出了嚴格的要求。
縣委書記要做政治的明白人。具體表現為政治上對黨忠誠,始終同黨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保持高度一致,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家園,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執行黨的紀律和規矩,真正做到頭腦清醒、立場堅定。能夠帶領縣委和全縣人民堅持改革開放,堅持依法治國,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
縣委書記要做發展的開路人。“空談誤國,實干興邦。”“說一千道一萬,發展才是硬道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證明,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對于一個縣來說,尤其如此。縣委書記要勇于擔當、奮發有為,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把握和順應深化改革新進程,回應人民群眾新期待,堅持從實際出發,帶領群眾做好經濟和社會發展工作,特別要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讓人民群眾的生活越來越好。要像“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那樣,具有“敢叫日月換新天”的雄心壯志和腳踏實地的實干精神。20世紀70年代的陜西省延川縣梁家河村,年輕的黨支部書記習近平為了找到村子的發展途徑,千方百計,在村里創建鐵業社,為村民增加了收入;帶著干糧,不遠千里,到四川學習制作沼氣池的實用技術,回來就帶領大家開挖出陜西省第一口沼氣池,讓村民用沼氣照明、做飯,開辟了梁家河村發展的新思路和新途徑。
縣委書記要做群眾的貼心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縣委書記是干什么的?不是當官做老爺的。縣委書記是全縣人民群眾的勤務員。要心系群眾、為民造福,心中始終裝著群眾,“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要真正做到心系群眾、熱愛群眾、服務群眾。1974年,延安地區獎給延川縣梁家河村一輛三輪摩托車,年輕的黨支部書記說:我不要這個三輪摩托車,給我換成一輛手扶拖拉機或者一個鋼磨。為什么?這位年輕的黨支部書記認為,手扶拖拉機可以給村里耕地、給群眾拉東西;鋼磨能夠磨面,方便群眾生活。這位一心一意為群眾著想的黨支部書記就是現在的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同志。
縣委書記要做縣委的帶頭人。習近平同志擔任中央總書記后,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行依法治國,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大刀闊斧,雷厲風行,“八項規定”,反腐倡廉,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為縣委書記樹立了治國理政的榜樣。縣委書記要帶頭講黨性、重品行、做表率,帶頭搞好“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帶頭抓班子帶隊伍,帶頭依法辦事,帶頭廉潔自律,帶頭接受黨和人民監督,帶頭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堂堂正正做官,真正做到率先垂范、以上率下。縣委書記要真正把縣委建成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的“一線指揮部”,縣委書記要真正履行“一線總指揮”的職責,為黨分憂、為民負責。要在全縣形成團結奮進的政治生態、開拓進取的精神風貌、改革開放的社會環境、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