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士慶 | 2015-06-18 | 王營 |
核心價值觀,是文化之魂,社會之根,國家之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事關當代中國的文化認同、身份認同、道路認同、制度認同,事關中國在世界上的“出場”和定位,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成敗。一個沒有價值觀的社會制度和發(fā)展模式,也很難在國際上得到認可和尊重。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必須理論建構和現實推行雙管齊下。一方面,通過科學的理論體系、理論論證,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來龍去脈、實質內涵和戰(zhàn)略意義等問題作出科學的解釋與說明,引導人們用科學的思維、科學的意識去看待和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人們在內心里形成一個影響和支配外在行為的“價值世界”和“意義系統”,通過心理的“澄明”與共鳴,使群眾自覺地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信服、信奉,乃至“信仰”。從這個意義上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以理服人”。
另一方面,通過科學合理的社會踐行機制、公平正義的價值評價制度,真實感人的典型事例、典型人物的典型示范效應,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變得旗幟鮮明,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能量得以呈現,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變得真實可信、切實可行,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 從這個意義上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以事實服人”。
當代中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理論建構層面,必須回答四個方面的學理(理性)追問;在現實踐行層面,當務之急是處理好四個方面的實踐關系。具體如下:
一、理論建構層面:回答好四個方面的學理追問
1、反映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首先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價值觀。作為價值理性,它反映人類新型社會形態(tài)的核心價值觀念、價值文化和價值取向;作為工具理性,它不僅是揚棄舊社會形態(tài)尤其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有力工具,而且是建構人類美好新社會形態(tài)——社會主義社會的精神武器。它必須反映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核心理念和制度精神。
2、回應資本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對資本主義進行歷時態(tài)和共時態(tài)的批判、揚棄與回應。從價值論的視角,一方面它必須反映出對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繼承性關聯;另一方面它要體現出對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超越性的揚棄、升華和躍遷。發(fā)揮對資本主義的價值否定、方向規(guī)制和未來引領的功能。要對資本主義進行歷史批判、現實回應。
3、照應傳統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彰顯“中國特色”,帶有“中國底色”,反映中國文化、中國傳統;富有中國氣派和中國氣質;符合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表達習慣和心理特點。立足于五千年中國文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部分構成要素應當是蘊涵中國優(yōu)秀文化深度積淀下的“自然析出”,帶有濃濃的中國味道。
4、體現普世情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人類新型社會形態(tài)的核心價值理念、價值理性,應當反映人類文明、文化的進步方向和發(fā)展趨勢,反映時代主題與時代特征,反映人類的整體價值理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當具有人類文明、文化價值維度的普適性與普世性。這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科學性和生命力的體現。
這四個特征,也使人們容易在四個方面所產生的追問。第一個特征追問的是與社會主義的關系,第二個特征追問的是與資本主義的關系,第三個特征追問的是與中國傳統的關系,第四個特征追問的是與世界時代主題、時代特征的關系。價值觀屬于科學問題,需要按照科學的規(guī)律來解答。中國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建構,必須重點在這四個方面做出科學地“理論釋義”和“意義安排”,才能真正滿足人們價值信奉和價值信仰的理論需求。
二、現實踐行層面:處理好四個方面的實踐關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在現實踐行層面,當務之急是處理好四個方面的實踐關系。
1、“社會教材”與“書面教材”的關系。社會是一面鏡子,也是一套活生生的“教材”,構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第二課堂。人們不僅看書上“怎么說”,而且看社會上大家“怎么行”,尤其是名人、黨員、領導干部的行為,具有較強的大眾示范效應。因此,名人、黨員、領導干部要謹言慎行,率先垂范,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其次,媒體要切實負起社會責任,正確處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的關系。不能片面追求收視率、點擊率,而忘記了應該擔負的社會責任。要多辦一些諸如“感動中國”、“暖新聞”這樣充滿正能量的好節(jié)目、好欄目,要多報道一些催人奮進、發(fā)人深思的社會新聞,要發(fā)揮輿論引導、價值引導的社會作用。
第三,相關主管部門要切實負起監(jiān)管責任,要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要注意監(jiān)管方式的科學性、規(guī)范性、權威性、民主性,即要科學監(jiān)管、規(guī)范監(jiān)管、權威監(jiān)管、民主監(jiān)管。總之,沒有良好的社會大環(huán)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很難得到真正地踐行。
2、言傳與身教的關系。在傳播和教育方式上,“說理”固然重要,但一味的“說理”,有時會流于空洞的說教,只會讓人反感。要建立一套“用事實說話”的身教方法體系。首先,要通過故事、通過人物、通過事情來“說理”。讓道理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其次,在先進事例的選擇上,要實事求是,講究科學性,不能牽強附會,強拉硬扯,生搬硬套。身教是一種科學的方法,要講究科學性。第三,身教作為一種方法,在不同的領域、板塊、行業(yè),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具體實踐方式。
3.思想建設與制度建設的關系。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方面要加強思想建設,另一方面,要加強制度建設,通過建章立制,用制度的“剛性”來確保價值觀的生成與踐行。思想建設是目標,制度建設是保證。只有制度建設搞好了,目標才能順利實現。首先,要建立和形成一套包括預警、運行、獎懲、評估等環(huán)節(jié)的制度體系,通過制度,尤其是價值評價、獎懲制度來引導人們的價值選擇,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真正體現出社會的公平正義、浩然正氣;其次,制度建設要堅持科學原則和法治原則。
4.知和行的關系。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中的哲學命題,它牽涉到現實層面的“說”和“做”的關系。知和行的關系,在邏輯層面,有知難行易、知易行易、知易行難、知難行難四種情況。從價值判斷的層面,我們追求的理想境界是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問題上,應該把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作為一種價值要求、德性要求貫穿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工作的全過程。只有這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實至名歸”,真正取得實效。
總之,只有通過理論的說服力、現實的感召力,才能轉化為群眾的行動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必須理論建構和現實推行雙管齊下,同時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