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上的企業與發展
趙磊(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
“一帶一路”企業要:用心(專注與熱愛自己的事業)、讀心(了解市場與客戶的需求)、交心(注重同客戶、媒體等社會多元主體的互動)、暖心(贏得尊重、提升福祉)。現階段,“一帶一路”要首先面向海洋,中國企業要優先增強海洋意識,即開放意識、冒險意識、競爭意識等,要有對細節的關照、對創新的自覺、對博弈的崇拜。為此,要擯棄中國經濟中排他主義的地方化傾向、保守主義的本地化傾向。要用海洋意識來重塑中國企業的企業家精神。
許思思(中國南車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部政策研究室):(關于高鐵走出去)中國的貸款利息比日本高一倍。泰國兩方都不想得罪,所以兩邊都給。主要還是錢的事。
俄羅斯、巴基斯坦、非洲、南美這些國家的單子拿下來無多少懸念。但不可能一個國家把全世界都吃完。
中國還是太窮了。老實打工,永不為首。唯有投資,才能脫貧致富。
張艷國(國家開發銀行):
日本存款零利率甚至負利率,香港資金成本都比不過日本,何況國內資金。
梁海明(盤古智庫學術委員):
馬來西亞總理最近去日本,邀請日本一起在伊斯蘭金融領域加強合作、優勢互補。作為全球最大伊斯蘭金融國家,馬來西亞沒邀請中國,而是選擇日本,以后通過伊斯蘭金融對高鐵、基建等項目投融資,日本優勢就比較明顯了。
胡金有(北京建設大學校長):(關于企業創新)創新太需要努力和付出,抄襲則不需要,抄襲相當于偷盜,在全人類的道德規范中是一致被鄙視的。美國等一直對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不滿,因為確實存在我們低成本拿人家東西的情況。2014年去硅谷科技論壇,駱家輝演講,重點談的就是知識產權保護。 張國華(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綜合交通研究院教授級高級規劃師):
配置資源的手段包括暴力、宗教、政治和市場。在國際關系中,常常沒有宗教和市場,有的是政治與暴力的攜手合作。
楊善華(北京麗澤金融商務區招商聯合辦公室負責人,北京市豐臺區投資促進局黨組副書記):
最近央行公布了大額可轉讓存單的相關事宜,這對我國的利率市場化絕對是一件重大利好。今年以來央行在推進相關金融改革方面不得不說是大手筆、大動作,存款保險制度、大額存單,接下來可能還會有資本項目的進一步開放,乃至最終放開存款利率管制。
趙磊(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2014年,中美雙邊貿易額6000億美元,中在美直接投資創造了8萬個就業機會,5年前是1.5萬個。 中國推動“一帶一路”要重視美國,美國也不會放棄這個難得的機會。
許木林(百麟投資董事長):
現在大家都在趕時髦,沒有真正的學習和應用,希望能有試點的單位或企業用傳統文化打造出自己的核心優勢,這時候才能夠受到國際社會的認同。例如日本的稻盛和夫應用禪宗的思想體系打造企業文化,創造了經營上的奇跡,期待不久的將來中國也有這樣的大師級人物出現帶領大家應用東方的智慧參與全球化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