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轉型要有一個穩定的宏觀環境
如何引領新常態。李揚認為,主要可以強調四個領域。
第一,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
中國經濟最大的問題是要去投資依賴,但是又不得不依賴投資。中國陷入這樣一個非常微妙的狀態,所以再投資肯定不能像原來那樣去做,而是要以改革的方式研究投資問題。三個問題:一,投什么?促進消費增長的是教育、健康、文化、醫療保健、節能、環保、生態修復,這就是需要投資的。接下來的問題是這些領域的投資沒有現金流,于是就要改革,要讓社會基礎設施的投資有穩定的現金流,這樣才會有私人資本進入。二,如何投?現在的中國金融體制,只要投資就借錢,借錢就負債,負債杠桿率提高、債務提高。想要投資繼續增加,但是不要杠桿率提高,不要負債率太高,于是就有了金融體系如何安排的問題。三,誰來投?要讓民間資本發揮作用。
第二,打造創新驅動新引擎。
這是老話,但是老話要新作。歷來是這樣的,說要搞創新大家都要錢,把錢一分,哪里由誰來干。那是政府主導而不是市場主導?,F在要以市場機制為基礎,以企業為主導。這不意味著政府不干事,政府應當更好地干事。三個方面:一是創造并維護一個有利于企業創新的社會經濟環境。二是在創新的公共品領域。三是要像投資銀行家那樣,不能像投資家那樣。所以打造創新驅動又是一個體制改革問題。
第三,構筑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
李揚認為,最有全局性的內容有兩條,一是自貿區,二是一帶一路。全球經濟的新的治理結構是以投資的自由化為基礎,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三大支柱是貨幣、貿易、投資。從關系上來說,投資是涵蓋貿易也涵蓋貨幣,所以投資的治理是最高的治理。現在在這方面的努力,是以推行自貿區為載體的。上海不夠,擴大到天津、福建、廣東。本國不夠,談判中日韓自貿區,和新西蘭、瑞士也都在簽自由貿易。而且在國內減少審批,逐漸也會實行負面清單。所有這些東西都指向一個方向,全球新的治理監控。一帶一路也是一樣,既是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也是產業升級的戰略,同時是打造國際合作新格局的戰略。
第四,向生態文明建設要經濟發展。
治理環境在中國現在的框架里面是要付出成本的,結果誰都不愿意干,政府又沒錢干。2013年美國改革了統計核算,鼓勵企業研發,把研發成本變成產出,版稅也變成產出。這個思路絕對是正確的,中國的統計局也在研究。
最后,李揚進行結語。
他說,新常態不是中國自己的事,是全世界的事,而且全世界都在一個長周期的邏輯中,各國之間有一些差別,但是趨勢改變不了。而且由于是在下行階段,大家都要縮短這個下行階段,于是都在改革創新?,F在的世界的本質是改革的競爭。誰改革得快,誰的決心大,就會在未來占領先機,現在看起來中國還是不錯的。春節前接待美聯儲主席,問美國經濟怎么樣?美聯儲的主席說短期還行,長期不行。不行的原因就是上述列舉的那些,科技沒看到大的變化,人口開始惡化,利率水平也不有利。雖然中國也一樣,但是美聯儲主席還說,面臨這種態勢就看哪個國家政治領袖能看到這樣一種狀況,并且引導大家走出,這樣的領導階層你們有,我們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