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一帶一路百人論壇成立已經一個月了,一百余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官員、學者、企業家、社會名流匯聚一堂,為一帶一路的戰略發展出謀劃策,涌現出了許多優秀的好建議,碰撞出了精彩的思維火花,我們在此做一個簡單的梳理,讓光亮照的更遠!
企業與“一帶一路”
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副院長 曹紅輝:
一帶一路建設操作的主體是企業,操作方式是市場化,換言之,投資者責任自負。前段時間,一些人考慮過于理想化,似乎凡事政府都會買單。這樣想是不對的。
盤古智庫學術委員 梁海明:
現在很多企業尤其是民企言必談“一帶一路”,但我在實際調研中,發現很多細節暫時比較難解決。例如要去絲路國家巴基斯坦蓋個最擅長也比較常見的水電站,這種風險自負的項目,要拿到融資、貸款,銀行、承建商和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是關鍵的鐵三角,即使有國家政策支持,銀行貸款出去,還是會考慮:
1、項目會不會爛尾;
2、買家是否已簽電力購買協議(PPA);
3、項目會否成本超支,由盈轉虧;
4、當地政府違約或出現外匯管制。
在國際上,由于巴基斯坦屬于高風險國家的項目,民企要拿到國際銀行的貸款基本上不可能。要向我們國家的銀行貸款,會要求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提供擔保,但中信保一般只會擔保國家債務和貨幣可兌換性,其它擔保比較難。讓巴基斯坦政府擔保PPA,基本上也不會同意。
這種情況下,企業要向國內外的貸款實際上都比較難拿到。走出去除了思路先行,也需要糧草先行,否則容易寸步難行。很多民企走出去之前沒有考慮到諸如此類的細節。
關于沿線國家態度的討論
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副院長 曹紅輝:
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根據我們對64個沿線國家各界的了解,絕大部分國家是持正面態度,支持和期待的,包括民間和官方。我們的感覺是,國內的不同意見反而更為強烈、深刻和全面。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綜合交通研究院教授級高級規劃師 張國華:
首先,要看到貿易促進發展。看看冷戰時期的美蘇吧,美國是經濟戰略和軍事戰略攜手共進,蘇則只有軍事戰略,難以持續,最終只能失敗。我認為配置資源的方式有四種,暴力、宗教、政治和市場,一帶一路中四種力量如何腳力。究竟是市場占據上風還是其他作為主導,關乎著一帶一路的最終成功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