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復旦大學環境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志青
【核心觀點】生態文明建設是實現“四個全面”不可或缺的一環,也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內容。其中,最為關鍵之處在于,要從政治高度來加強思想認識,并且從政治高度來切實地提高治國理政的能力建設,用現代化的治理方式和理念來發展生態文明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重要政治任務
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其中指出,生態文明建設事關實現兩個百年奮斗目標,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然要求,要“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同時還特別指出,“要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
從生態環境保護到“生態文明建設”,再到“美麗中國建設”,從“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的“四化”到“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的“五化”,這些概念演進的背后,其實正是“四個全面”發展理念在生態環境領域的延展。生態文明建設是實現“四個全面”不可或缺的一環,也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內容。其中,最為關鍵之處在于,要從政治高度來加強思想認識,并且從政治高度來切實地提高治國理政的能力建設,用現代化的治理方式和理念來發展生態文明。
不能只算“經濟賬”,更要算“政治賬”
如何真正地從政治高度來認識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關鍵在于要清醒地把握大局,這個大局就是,建設生態文明算的絕不僅僅是“經濟賬”,而是要算“政治賬”。
放在歷史長河里,國家社會根本不需要在建設生態文明上算這筆“經濟賬”,其實我們也算不起這筆“經濟賬”--毀壞了生態環境,是要做歷史罪人的。放在理論層面上,單純去算“經濟賬”,實則是一筆“短視賬”、“局部賬”,更是一本“虧損賬”;放在實踐層面上,那樣的“經濟賬”看起來是“精明賬”,是“大賬”,其實是一本“糊涂賬”、“芝麻賬”,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無論哪個時代,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都只可能是“政治賬”。清末名將、愛國英雄左宗棠,晚年到新疆戍邊,他在當地植樹造林,保護生態環境,造福鄉里,澤被后世,不僅降低了生態環境風險,維護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安全和軍事安全,更是鞏固了邊疆邊防,惠及當代,成為一代歷史功臣,這就是左宗棠保護生態環境的“政治賬”。反過來,歷史上很多曾經輝煌的文明,譬如瑪雅文明、復活節島、樓蘭古國等等,卻都因為忽視生態環境的保護問題而在一夜之間成為絕境,文化文明消失殆盡,令人痛心。這也可以算是在生態環境保護不算“政治賬”的慘痛教訓了。
表面上看,西方的生態環境保護算的好像是“經濟賬”,既有理論支撐,又有現實案例,因此有很大迷惑性,即便到今天,美國總統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談的仍然是促進經濟增長,拉動就業,這是經濟學中典型的均衡方法,貌似放之四海而皆準。但實質上,西方國家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一直就算的是“政治賬”。不說歐洲國家有很多政黨就直接自稱為“綠黨”,就算是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現在又有哪個黨不向“綠色”靠攏呢?為何?就是因為“綠色”背后有經濟,更有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