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是社會發展的新動力、新引擎】
互聯網正深度影響和改變著傳統產業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總工程師閻保平:我們應更加全面認識“互聯網+”,它的內涵廣泛,其中“+”包含著新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新的技術的發展,還包含著互聯網的標準、規范、應用以及服務的不斷提升,甚至還包含著信息安全的保障能力的提升?;ヂ摼W的影響力將更多地分散表現在社會的各個領域里,與之融合發展,從而催生嶄新的業態和商業模式。
近年來,國家已經把互聯網和信息化提升到了新的戰略高度,如果沒有互聯網,傳統產業不知道該怎么更好更快發展。國家十三五信息化發展規劃目前正在制定當中。信息化已經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階段,是在人類社會工業化以及知識高度積累基礎上的歷史演進結果,是生產力發展變革的必然,這個過程中,它推動著人類智力和思維模式的不斷變化和進步,同時也在孕育新的生產關系的變化。
摘編自 新華網
“互聯網+”促進文化產業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金元浦:互聯網與文化產業高度融合,推動了產業自身的整體轉型和升級換代,也為我國整體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ヂ摼W對創客文化、創意經濟的推動非常明顯,它再次激發起全民創新、創業,以及文化產業、創意經濟的無限可能,而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要素、最強大的動力就來自于跨界融合。跨界融合突破了過去狹窄的范圍,以更大的優勢和規模展開新發展?;ヂ摼W金融的發展對于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有很大的積極作用。對于風險投資、天使基金、信貸、債權等方式,國家放開限制并有明確支持措施,創意生產力大大解放。
摘編自《光明日報》
“互聯網+”是引領中國走向信息社會的新引擎
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院長趙子忠:在談及“互聯網+”時,總理提到了四個非常重要的關鍵詞: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這些互聯網的新技術、新理念,已經深刻地影響現代社會人們的信息行為和生活方式,這種影響在今后10年還會不斷發展?;ヂ摼W的新技術、新理念是信息社會的發展引擎,報告中提出的這四個關鍵詞所代表的產業方向,都是信息社會的寵兒。國家希望他們能與現代制造業深度結合,這個路線設計為我們表明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方向,就是我們的“中國制造”。
摘編自 光明網
“互聯網+”將成為創新引擎
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國內很多行業依然缺乏對“互聯網+”的正確認知。特別是一些傳統行業的從業者,還擔心互聯網會顛覆其原有商業模式。互聯網具有打破信息不對稱、降低交易成本、促進專業化分工和提升勞動生產率的優勢,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機遇。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將在全面擁抱“互聯網+”的戰略中獲益。
我們需要持續以‘互聯網+’為驅動,鼓勵產業創新、促進跨界融合、惠及社會民生,推動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創新發展
摘編自 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