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經進入了前所未有的“萬眾創新”時代。Jonathan Watts2010年出版了《當10億中國人一同跳起來:中國將如何保護人類或摧毀人類》。當時我針鋒相對地撰寫了《當十幾億中國人一起創新》(2010年10月5日)一文。我的結論是:當10億中國人一起創新時,中國就會保護地球,使人類可持續發展。今天看來,中國的確形成了十幾億人民共同創新,正在加速向世界創新國家邁進。2014年,我國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達到13312億元,相當于2010年的1.88倍,名列世界第二;研發經費支出占GDP的比例為2.09%;從研發隊伍看,2014年全國研發人員全時當量預計達到380萬人年,相當于2010年的1.49倍,位居世界第一,比美國和歐盟(28國)的總和還要多。2014年,我國國際科技論文數量穩居世界第二位,被引次數上升至第四位;發明專利申請量92.8萬件,相當于2010年的2.37倍,連續4年位居世界首位,相當于美國的1.5倍以上;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受理《專利合作條約》(PCT)國際專利申請26169件,居世界第三位,下一個目標就是世界第一。
在討論2015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時,我們有必要與以往的目標做一比較。2014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和經濟發展同步。加強對增長、就業、物價、國際收支等主要目標的統籌平衡。2014年實際量化指標共5個(包括居民收入增長)。
2015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進出口增長6%左右,國際收支基本平衡。首次提出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能耗強度下降3.1%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繼續減少。
對比2014年目標,2015年實際量化指標共8個,其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包括了4個量化指標,那么,實際指標已經達到11個。特別是節能減排指標,首次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不僅是中央政府的主要約束性目標,而且還是地方政府的主要約束性目標。我認為,這是本次《政府工作報告》的最大亮點之一。
不僅如此,這還會成為“十三五”規劃設計主要社會經濟發展目標的依據。反映了政府必須把環境指標納入到各級“十三五”規劃的核心指標之中,并強化其對政府的約束性,無論是中央政府還是社會公眾都可以依據這些指標公開監督各級政府落實這些指標。
表7 國家“十二五”規劃主要指標實施情況(2011-2014年)(之三)
四、2015年重點工作
為此,《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四個方面,幾十項重點任務,這包括:
一、改革開放(六大重點改革任務,五大開放任務)
二、協調推動經濟穩定增長和結構優化(居民消費、公共投資、農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區域發展和科技創新)
三、持續推進民生改善和社會建設(就業、社保、教育、醫療衛生、文化、社會創新和生態環保等)
四、政府自身建設(4項)
這里我想重點分析一下來自生態環境的挑戰。
進入21世紀之后,隨著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最大工業生產國,世界最大貿易體,與此同時也成為世界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世界最大發電量生產國和消費國,世界最大主要污染物排放國,也是世界最大溫室氣體特別是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最大排放國,2011年就已經相當于美國的1.58倍。
目前,我國生態環境正面臨嚴峻的多重挑戰:
大氣——在全國74個按新的空氣質量標準監測的城市中,達標比例僅為4.1%;
土壤——全國1.5億畝耕地受污染、四成多耕地退化,水土流失面積占國土面積近1/3;
森林——森林生態系統退化嚴重,土地沙化、石漠化仍然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水體——受嚴重污染的劣Ⅴ類水體比例達10%左右。
這些挑戰本身就是相互關聯、相互作用,這就是為什么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向污染宣戰的政治意愿和政治決心。特別是以霧霾頻發的特大城市和區域為重點,以細顆粒物(PM2.5)和可吸入顆粒物(PM10)治理為突破口,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李克強,2014年3月5日)
為此,中國政府采取了世界最嚴厲的舉措: 2014年我國實際新增電力行業脫硫脫硝除塵改造裝機容量分別為1.3億、2.6億、2.4億千瓦,脫硫脫硝裝機容量占比達到95%和82%;3.6萬平方米鋼鐵燒結機新增煙氣脫硫設施,占比達81%;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600余萬輛,超過過去3年總和;淘汰燃煤小鍋爐5.5萬臺……(陳吉寧,2015年3月7日)
同樣的是,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向污染宣戰的具體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強度要降低3.1%以上,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都要減少2%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別減少3%左右和5%左右。深入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行區域聯防聯控,推動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促進重點區域煤炭消費零增長。推廣新能源汽車,治理機動車尾氣,提高油品標準和質量,在重點區域內重點城市全面供應國五標準車用汽柴油。2005年底前注冊營運的黃標車要全部淘汰。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擴大碳排放權交易試點。
另外,還提出了推進重大生態工程建設的具體任務:拓展重點生態功能區,辦好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開展國土江河綜合整治試點,擴大流域上下游橫向補償機制試點,保護好三江源。擴大天然林保護范圍,有序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今年新增退耕還林還草1000萬畝,造林9000萬畝。我把它稱之為中國大規模的生態投資、生態建設、生態恢復、生態平衡。
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習近平,2013年5月24日)
投資生態環境,就是對自然的投資,對綠色的投資,對未來的投資,的確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