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14年政府工作評價
1.評論的依據
如何客觀地公正地全面地評論2014年政府工作?有哪些主要的評論依據?我們(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作為大學智庫,屬于第三方,可以對中國政府工作進行獨立評估、客觀評價。
我們評論《政府工作報告》的依據有四個重要文件:一是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2014年3月5日),提出了2014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4個),及25可量化的具體指標,布置了九項重點工作,我們可以用“目標一致法”來進行評估和打分。
二是《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主要數據公報》(2014年12月16日),提供了2013年的主要經濟基礎數據和信息。
三是《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5年2月26日),包括了2014年主要數據和信息。
四是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2015年3月5日),在第一部分所提供的基本信息、基本評價,僅宏觀量化指標就有16個,其他指標有28個。
以上都是我們客觀公正全面評價2014年政府工作的依據。此外我們還已經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的世界信息或主要國家信息(如G20國家)等方面的信息,從國際視角來對中國政府工作進行評價。這樣才能夠在開放條件下認識中國、了解中國、分析中國。否則就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對2014年政府工作的評價
《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主要內容,分為三大部分:
一、2014年工作回顧;
二、2015年工作總體部署;
三、2015年重點工作。
這與往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的布局和結構有所不同。其中第三部分“2015年重點工作”又分為4個方面:改革開放;穩定增長和結構優化;民生改善和社會進步;政府自身建設。分別專題論述。
在“2014年工作回顧”中,有一個總的自我評價:完成了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全面深化改革實現良好開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開啟新征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又邁出堅實步伐。
對此,我在《光明日報》(2015年3月4日)以《開啟“四個全面”時代》為題對此作了總的評價。
怎樣看待2014年中國經濟發展形勢呢?對此,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有一個說法:困難要比預想的多,結果要比預想的好(2015年3月6日)。
從宏觀經濟的視角來看,概括地講,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體現為“三穩”:
一是“增速穩”,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國內生產總值達到63.6萬億元,相當于10.36萬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4%,在世界主要經濟體(G20國家)名列前茅。最近,印度準備公布2013-2014財年度經濟增長率為7.4%,但是英國《經濟學家》估計僅為6.0%。
二是就業穩,城鎮新增就業1322萬人,超過了“1000萬以上”的預期目標,也是世界最大規模的新增就業。奧巴馬總統在他最新的《國情咨文》中表示,過去幾年執政期間,他的最大功績就是創造了1000萬以上的就業崗位。但實際上,美國非農就業人數最高峰為2007年的1.461億人,隨后大幅度下降,2010年降至為1.391億人,減少了700萬人,而后才開始復蘇,到2014年達到1.462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