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大華 中國社科院中國近代思想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府參事" />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嘉賓簡介】
鄭大華 中國社科院中國近代思想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府參事
 
核心價值觀有助于建構起新的健康的人際關系
鄭大華 2015-02-06 王錦寶

  【內容提示】任何一個社會都有價值導向的指引。比如中國封建社會的價值導向是“仁、義、禮、智、信”,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包括“自由、平等、博愛”這樣的核心價值。我們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現在提出來正當其時。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物質極大豐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從精神價值層面來看,還沒跟上物質生活提高的步伐,因而,產生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比如,媒體曝光的中國游客的不文明行為,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時有發生;不尊老愛幼、不講誠信、違背最起碼的倫理道德和大家認可的價值取向的事情時有發生,人們只向錢看,只關心自己,不關心他人和社會,拜金主義、利已主義、享樂主義十分盛行,等等這些問題說明了整個民族的文化素質還有待于提高,我們需要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來引導、規范公民的言行。因此,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很有現實意義。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不同于中國傳統的“仁、義、禮、智、信”,“忠孝仁義、禮義廉恥”價值觀,也不同于西方資本主義的價值觀。它有自己的價值導向。我們可以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個,國家層面,包括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第二個,社會層面,包括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第三個,個人層面,包括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作為普通老百姓,更多關注的是個人層面,人人做好分內之事,那么,社會、國家層面的要求也自然就實現了。

  我們在強調社會的價值取向,探討如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還要把傳統價值觀中的有益成分繼承下來、闡述明白。比如,“忠”,可理解為忠于國家,忠于民族,忠誠于事業;“孝”,除了孝敬父母之外,還有對老人、長輩的關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等這些好的價值觀應該加以弘揚和傳承。我們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候,如何發掘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思想資源,是當今面臨的重大課題。除了傳統價值觀中的有益成分外,西方的價值觀念中的一些有益成分,我們也要吸收過來,為我所用,以豐富我們的理論體系。只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構好了并得到了踐行,人民的精神有了正確的導向,我們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才算是成功了,社會才會有更大的進步。盡管鄧小平過去強調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但實際上,長期以來我們還是存在著一手軟,一手硬的傾向,我們更多強調的是經濟的發展速度。實際上,沒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的引領,人們的思想就勢必會出現混亂,其結果也會影響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進步。因此,需要構建一套新的價值體系來指導和規范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最近,習總書記提出四個“全面”,其中第一個“全面”,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對鄧小平“建成小康社會”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全面”,當然包括精神文明建設,包括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落實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要落實到基層中去。為什么中國傳統的倫理結構和社會組織,能夠發揮很大的功能呢?宗法制社會下的鄉約,對社會風氣的改變和人們行為的約束發揮著巨大作用,“鄉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鄰里之間相處得非常和諧。現在社會情形發生了改變,農村出現空心化,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生活在農村,而廣大青壯年都跑到城里去了,傳統社會的鄰里相望、雞犬相聞的田園生活一去已不復返。城市的情形也是一樣,過去城鎮居民都生活在一個大院、一條胡同之中,大家都親如一家,相互有照應,那家做了好吃的,大家都會去嘗嘗,那家有了困難,大家都會去幫助。現在的城市居民多住在高樓大廈里,“高樓無鄰居”,單門獨戶,互不來往,居住條件改善了,但鄰里關系沒有了,沒有鄰里之間的幫助和關懷。現代人除了上班,下班回家以后,除了家人,基本上沒有和他人交往的空間和時間,不少人尤其是年青人因而沉浸在虛擬的網絡空間中,我們失去了傳統的網絡結構,人際關系非常淡薄。隨著社會基層細胞發生變化,價值觀怎樣落實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交往中,我覺得這是最大的難題。而我們現在的宣傳,不客氣地說,還是精英化的宣傳,大多數是“官話”、“套話”和“空話”,很難貼近社會的生活,老百姓不關心,只有政府層面在提倡,比如,“敬業、友善”如何落實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呢?我認為,一方面,我們要根據變化了的情況,改革和完善我們的社會管理模式,幫助人們建構起新的健康的人際關系和網絡結構;另一方面,我們要用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話語來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貼近下層人民的生活,要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成為他們的生活一部分,“日用而不知”。就好像我們的古代社會,“仁、義、禮、智、信”沒有人天天在宣傳,但人們都會不知不覺地去踐行它、去遵守它。

  怎樣挖掘傳統文化的價值資源來豐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怎樣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將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需要解決的理論問題。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