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琳 | 2014-08-19 | 宋雅娟 |
【內容提示】文化產業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塑造與傳播,可以拓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范圍和途徑,促進先進文化的生產與流通,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途徑。隨著國民經濟產業結構的下游化和人們消費結構的上游化,文化產業已經進入了我們的尋常百姓家,成為影響人們思想觀念的嶄新載體。文化產業培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會通過市場化社會化的流通渠道,得到更廣范圍的傳播。
文化產業更能夠以消費者喜聞樂見的方式創造和表達相應的思想、內容和方式,從而獲取更多人的認同、喜愛和理解。因此,文化產業可以改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中傳統的說教方式,顛覆自上而下的灌輸機制,以文化民主和文化權利為導向,關注受教育客體的文化需求,尊重受眾的文化特征,以喜聞樂見的途徑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中的新載體和新形式。
盡管文化產業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現實中,文化產業又會受到其他方面的影響,達不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存在著一些現實問題,很多文化產品淡化和消解政治意識形態、價值信仰和終極關懷,價值靈魂的缺失、思想觀念的蒼白,存在著反主流文化的不良傾向。文化產業主體關注的是短期目標和眼前經濟效益,注重“眼球效應”和“注意力效應”,出現了嘩眾取寵、庸俗化、平面化的問題,甚至出現腐朽落后的“反文化”主題,“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比較突出,庸俗文化大行其道,文化的高雅品質受到忽視。
因此,發展文化產業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需要確立的科學實踐思路。
在文化產品中要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人民大眾的親和力,使文化產品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民族的精神傳統和心智特征,與人民群眾的情感脈脈相通。
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進行分類分層,根據“消費決定生產”的市場規律,按照不同境界和水平進行不同層面的文化產品創作和生產,遵循文化受眾的不同特點采取“分眾化”策略,從而保證文化產品中的價值供給充分滿足人們不同層次的價值需求。
面對國際市場創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作品,借助全球文化貿易和文化交流的平臺,創新縮小“文化逆差”的新途徑,在全球文化舞臺上展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實質和文化魅力,使中國的價值和話語在世界范圍內得到更多的理解和認同,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