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延華 | 2014-07-25 | 蔣正翔 |
【內容提示】習近平總書記今年五四在北大講話中說:“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全國高等院校要走在教育改革前列,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加快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學校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當好教育改革排頭兵。”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完成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當好教育改革排頭兵,需要我們高等院校做好核心價值觀管理。
核心價值觀可以賦予高校靈魂。加強高校價值觀管理,應重視五個方面的實踐。
一是大學要清晰表述核心價值觀。這個價值觀,可以是底線思維,也可以是崇高思維。不必強求一律。大學精神是學校的靈魂,是學校的核心價值觀。淮陰師范學院將大學精神概括為“堅守樸實追求崇高”。堅守樸實,就是堅持科學理性的精神,永葆求真務實的品格;追求崇高,就是樹立高尚遠大的目標,追求卓越至善的境界。堅守樸實、追求崇高的淮師大學精神在“堅守”和“追求”之間保持著一種文化張力,一方面始終堅守淮師傳統的優秀的科學道德品質,一方面在追求創新中使淮師精神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和光彩。應當說,這個表述是獨特而清晰的,一經提出,師生就記住了。
二是大學核心價值觀要通過具體生動的形象來傳播。我們在典型人物的選樹上,決不能盲目,把典型人物選樹當成政績,一定要選樹那些和學校核心價值觀高度吻合的代表人物。我們淮陰師范學院選樹的一個典型,就很得師生認同。他是全國優秀教師,江蘇省大學生最喜愛老師,淮安市感動教育十大人物。光這些名頭,是不能說就符合學校核心價值觀的,因為這樣的榮譽也可能是因為指標帶來的。我們這位老師,名字叫孫智宏,年齡不大,跟很多被神化了的典型不一樣,他還健在、健全、健康。最值得說的,是他從沒有為了增添更多光環再讀博士,沒有因為學問好就要做官,而是熱心教書育人,把科研看作生命,多年前,在數學中就有兩個概念以他的名字命名。這樣的人,就是“堅守樸實追求崇高”大學精神的體現。
三是大學核心價值觀需要人們去實踐。淮陰師范學院城環學院兩個女輔導員,發現優秀學生才華經常展示,困難學生經常獲得關心,中間群體體量最大,他們往往平凡、羞澀,也是需要機會和平臺的,卻最被忽視。于是兩人辦了一個“草莓”訓練營。草莓大家都知道,就是表面光鮮,內心卻是稚嫩和脆弱的。第一批報了25個人,中間還回去了兩個。兩位輔導員就利用業余時間,每周拿出一個晚上,無償對他們進行訓練。她們堅持了一個學期的時候,被我知道了,感到應該鼓勵,就寫了個三千多字的稿子,在《中國教育報》發了。《中國教育報》后來還把這個故事評為高教年度故事。這兩個主人公的做法,我認為也是符合我們大學“堅守樸實追求崇高”的核心價值的。無論從立德樹人這個大處來說,還是從我們學校大學精神建設的小處來說,核心價值觀都不能是空的口號,需要每個人能實實在在去做。
四是大學核心價值觀傳播需要更主動,有意識,重戰略,講策略。我們學校地處蘇北,有什么好吸引學生吸引社會的呢?我們把核心價值觀展開為縱橫兩條線,縱的一條線是突出周恩來總理故鄉的歷史特色,堅持用周恩來精神辦學育人,在周恩來精神研究和周恩來班創建上,取得了較好的社會影響,形成了“北有南開南有淮師”的格局。橫的一條線是打造校園文化環境特色,喊出一句響亮的口號,“淮陰師范學院是一個讀書學習好地方”。在所有高校文化高度同質化的今天,你給學生和家長提供的,過去最早是入學的功能,后來是滿足專業需求,再進一步說是創造好的就業。所有的高校都在提就業時,在校學習與生活的用戶體驗就最重要了。“淮師是讀書學習的好地方”,不怕你不信,這是淮陰師范學院畢業生、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祝世寧教授說的。高校自己培養的畢業生成為院士的,全國不超過100所。當然,支撐這句核心價值的,有實實在在的數據:130位教授全職給本科生上課,學校有早操、晚自習等嚴格的管理,學校有良好的學風(每年有500名畢業生考取非本校研究生)。
五是大學核心價值觀建設需要堅持不懈。當前,我們高校核心價值觀管理面臨的困境是堅持不易,在社會價值觀相對復雜的當下,在高校生存發展面臨嚴峻競爭和挑戰面前,大學精神如何堅守,值得我們每個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