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中美大學校訓文化比較研究

2014-07-21 10:10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有話說
2014-07-21 10:10:08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作者:責任編輯:蔣正翔

  作者: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政治理論教育學院奚冬梅;審計署科研所隋學深

  大學校訓不僅是大學歷史傳統、文化立場、教育理念及學術精神等的概括與抽象,是大學精神與理念的靈魂與內核,也是一個國家歷史傳統、價值取向、文化觀念與精神特質的集中體現。研究中國與美國大學校訓文化的異同,有助于在跨文化的視角上深刻理解中美文化的差異,從而為提高和增強中國大學文化的影響力和滲透力提供啟示和借鑒。

  一

  中國和美國大學有著各自不同的發展演變軌跡,但二者之間又有許多相似性和共通之處。

  1.歷史文化的傳承性。中美大學校訓的內容中都十分注重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從來源上看,大學校訓多出自傳統文化的經文典籍,體現出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中國大學校訓大都來自《論語》《大學》《中庸》《周易》《漢書》《孟子》《禮記》等傳統經典巨著。據一項統計表明:在109所“211工程”大學的校訓中,直接或間接引用古代用語占47.7%。

  美國大學校訓由于受到較強的宗教文化與古希臘文化的影響,較多出自《圣經》,并且多用拉丁文寫成。從某種意義上說,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母體,《圣經》已經成為西方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鮮明的時代烙印。從發展和演變來看,中美大學校訓體現出了鮮明的時代烙印,反映出特定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的文化信仰,也反映出大學為順應時代要求和進步而對歷史文化傳統的揚棄。

  如哈佛大學早期的校訓是“In Christi gloriam”,是指“為了耶穌的榮譽”,反映出哈佛大學濃厚的歐洲宗教背景。后來,校訓演變成了“Veritas Christo et Ecclesiae”,是指“為基督教和耶穌追求真理”,反映出哈佛區別于早期純粹神學化的大學精神,開始探索適合自身風格特點,增強了對知識探索的追求與動力?,F在的“VERITAS”校訓體現了哈佛逐步擺脫神學束縛,追求“主知”“求真”的思想,它是哈佛文化進一步世俗化的體現。

  在我國,雖然宋代書院院訓義蘊深厚,但蔡元培認為中國大學乃仿效歐洲大學建制,應反映出我國大學校訓隨著社會功能的發展而不斷演化的特點。如北京大學的前身是京師大學堂,“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中西并用,觀其會通”的辦學方針也是當時特定歷史背景下的維新的產物。1912年,京師大學堂更名為北京大學后,北大首任校長嚴復就提出了“兼收并蓄,廣納眾流,以成其大”的辦學方針。新文化運動中,北大校訓為“愛國、進步、民主、科學”,體現出北大在當時條件下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振興國家的社會責任感。

  3.追求真知的信念。無論是在中國還是美國,以追求真理和知識為主旨的校訓都十分普遍。大學是知識傳承、積累與創新的主要場所,許多大學的校訓中都體現出對真理和知識的不懈追求。從對中國和美國排名前30的大學校訓內容分析中發現,中國大學校訓中以“求實”“求是”“實事求是”“博學”“科學”等詞為內容的較多,美國大學校訓中以“真理”“知識”“科學”等為內容的較多,反映出兩國大學尋求規律、追求真理、探索知識的理念。

[責任編輯:蔣正翔]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