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文化產業不是文化市場化、農民工市民化成本分攤、治理現代化需防范全盤西化論、教育是推動城鎮化、網絡強國的六大標志、食品安全治理體系中政府職責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范玉剛:文化產業不是文化產業化、文化市場化】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范玉剛認為中央一再強調文化產業不是文化產業化、文化市場化。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極易被人們滑過去,而難以捕捉到其中的真意。的確,發展文化產業離不開市場,市場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和前提,沒有市場就沒有文化產業。但“文化產業化”的提法實際上把文化理解得狹隘化了,是在微觀的部門文化或者中觀的行業文化的范圍內理解文化,這樣狹隘的文化觀念怎么能撐起“文化強國”戰略目標的實施?
摘編自《文匯報》詳細
【胡擁軍、高慶鵬:農民工市民化進程滯后癥結在于未處理好成本分攤】
國家信息中心胡擁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高慶鵬撰文指出,自改革開放以來,盡管統計意義上的城鎮化率穩步提升,但農民工市民化進程明顯滯后,其癥結在于沒有處理好農民工市民化成本的分攤問題。所謂農民工市民化成本,是指使農民工在身份、地位、價值觀、社會權利以及生產、生活方式等方面全面向城市市民化轉化并順利融入城市社會所必須投入的最低資金量,其分攤機制能否理順決定了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成效。結合國外城鎮化發展經驗以及國內各地探索,加快推進農民工市民化需要圍繞其成本分攤問題重點處理好如下五大關系。
第一,處理好政府分攤與市場分攤的關系;第二,處理好中央分攤與地方分攤的關系;第三,處理好輸入地分攤與輸出地分攤的關系;第四,處理好一次性成本分攤與連續性成本分攤的關系;第五,處理好成本分攤責任與成本分攤能力的關系。
摘編自《中國發展觀察》詳細
【藍志勇:推進治理現代化需防范全盤西化論】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藍志勇指出,推進治理現代化,需要防范全盤西化論。全盤西化論強調任何事情都要對國外亦步亦趨、全盤照搬,而不注重管理思想和管理工具與本土實際情況的結合,結果常常是食洋不化,或是搬來的東西水土不服,引發矛盾。文化和歷史的傳承,以及經濟發展水平的差別,造就中國獨特的行為處事方式,操之不當或行為過激,都會引發預想不到的問題,將本可以辦好的事情辦砸。如何通過漸進而不是激烈的方式推動適合中國本土特色的現代化改革,需要的不僅是理論和模式,還需要智慧、創新、藝術和對國內外情景的全面了解。
摘編自《中國社會科學在線》詳細
【郝克明:教育是推動城鎮化最重要的動力】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會長郝克明研究員指出,教育是推動城鎮化最重要的動力,教育對城鎮化的重要性表現在3個方面:第一,基礎和支撐作用。教育是人力資源開發的基礎,教育優先發展,將為城鎮化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第二,對市民素質的培養和提升作用。教育對進入城鎮的農村居民實現市民化,提高市民的素質,培養具有良好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素養的合格市民,對促進城鎮文明和諧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第三,引領作用。城鎮化意味著現代文明的引入,許多農民進城鎮落戶或者居住是為了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通過各種培訓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新技能、新本領促進自身素質的提高。
摘編自《中國教育報》詳細
【汪玉凱:網絡強國的六大標志】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汪玉凱指出,如果概括地講,網絡強國至少有六大標志:一是網絡信息化基礎設施要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二是要有明確的網絡空間戰略和國際社會中的網絡話語權;三是關鍵技術上要自主可控,特別是操作系統和CPU技術。四是網絡安全要有足夠的保障手段和能力;五是網絡應用在規模、質量等方面要處在世界領先水平;六是在網絡空間戰略中,要有占領制高點的能力和實力。
在關鍵技術上的自主可控,特別是操作系統和CPU技術,目前世界上衡量現代信息技術的高低,說到底就三個標準:即運算速度、網絡帶寬和存儲能力。在這三個方面,中國目前和世界先進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如何使上述關鍵技術實現自主可控,是我們邁向網絡強國的最大短板,必須迎頭趕上。
摘編自《光明日報》詳細
【牛少鳳: 政府在食品安全治理體系中承擔主體職責】
浙江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牛少鳳認為,構建中國食品安全新型治理體系,政府承擔食品安全治理主體的職責。確立起政府是第一治理主體及相關責任人的理念與實踐標準,并不反對發揮市場配置作用或群眾監督作用的提法。之所以做這樣的強調,無非是為了更加突出政府在食品安全問題上的擔當,以引起更為高度的重視。因為,如果首先強調其他主體的職責,就有可能因此而削弱政府的職責,或者作為敷衍借口、或者作為搪塞理由。因此,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要特別強調政府的“有作為”,經過一個較長時間“有為而治”的努力,最終可能達到“無為而治”。但在現階段以及可以預見的以后階段,政府在食品安全問題上的職責當仁不讓。
摘編自《中國發展觀察》詳細
(光明網記者 康慧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