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儉 | 2014-06-11 | 宋雅娟 |
【內容提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身是很好的理念和概括,但是與大學生感知的現實生活還有一定的差距,這會影響到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所以如何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接地氣”,找到與青年學生學習生活的契合點,提升其切身的認同感是解決當前在高校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
大學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脈相承,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校的載體。二者的培育都需要關注歷史的維度。過去我們的歷史教育中,有意的回避了一些歷史細節,很多具體的、鮮活的歷史有所缺失。這就導致學生一旦通過其他渠道得知不同的歷史,甚至是悖離時,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他們對我們向他們灌輸的這套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感,甚至可能是顛覆性的影響。事實上,如果我們真實地把歷史呈現出來,會更加有說服力,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學識去辨識,反而有利于加強他對這一套體系的認同感。不論是大學精神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重要的是要落到實踐中去。而要落到實踐中,就不能只是簡單的去宣傳這24個字或者各個學校所凝練的大學精神等,而是要把這些價值觀和精神融入到生活和學習的每個細節當中,轉化為具體化的要求和指導。
此外,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命題的內涵,應當是指“當代中國社會以社會主義價值為核心的價值觀”,而不是指“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當代中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固然是以社會主義價值為核心和導向的,但并不是完全社會主義元素的。它反映的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以社會主義為主導和發展方向,又包含有非社會主義因素的客觀實際。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固然屬于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的范疇,而且任何國家的核心價值觀也必然都具有其主流意識形態的色彩。但是一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并不完全等同于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如果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簡單解讀為“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在邏輯上是難以成立。我們今天要培育和凝練的當代中國的核心價值觀固然要體現社會主義的本質和核心價值,但是不能也不應該超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