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一攬子”式多輪推進
解放新論:簡政放權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是千頭萬緒。突破口在哪里?
賈康:改革進入深水區之后,簡政放權必須更加注意和特別強調配套聯動。實質性的制度建設沒有配套改革是做不出來的,因為容易做的改革事項已經做完,現在任何一項改革任務都要觸及已經犬牙交錯的既得利益,因此需要我們以更大的決心、勇氣和更高的智慧,做好改革的頂層規劃和配套設計,在全面協調推進中義無反顧地沖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重大原則,描繪了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以及國防和軍隊、黨的建設在內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宏偉藍圖。這一頂層設計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布局是完全一致的?!拔逦灰惑w”同時也意味著新一輪改革不是單兵突進的過程,而是一個整體推進、協同作戰的系統工程。當然,支撐改革的資源是有限的,不可能采取“畢其功于一役”、一步到位的方式,這里面必須有對于優先順序的周密考慮和審慎合理的設計把握。我們要從最緊迫的問題入手,聚焦于化解束縛生產力的關鍵性掣肘因素,同時還要從可行性考量,在漸進改革“路徑依賴”下選出那些最有可能優先觸動、而且關聯性較強并在改動后不致形成未來障礙的事項先改革。也就是說,在“五位一體”的頂層設計之下,可以安排“最小一攬子”式、多輪推進的配套改革,比如在推進財稅改革中構建地方稅體系等,需要以多輪推進,一步一步接近和最終實現比較理想的目標。
政府更好發揮作用不是當配角
解放新論:說到簡政放權,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減少行政審批。簡政放權是只做減法、不做加法嗎?怎樣理解改革中的“加減”?
賈康:減少行政審批是簡政放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之所以將其作為簡政放權的“頭炮”,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行政審批事項的確過多,企業和群眾對此反映強烈。但是,政府簡政放權其實不是一味只做減法,有的地方還要做加法。十八屆三中全會對于如何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有明確的表述:“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不少人在解讀這句話時,往往偏重前半句話,忽略了后半句話。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二者是有機統一的辯證關系,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它們割裂開來、對立起來。就總體而言,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不能理解為決定一切;政府“更好發揮作用”亦不能理解為處處當配角,在維護公平正義、扶助弱勢群體、優化理性的供給管理等方面,政府還必須發揮主導作用。
所以,簡政放權的根本目的不在于簡單地削弱政府的權力,而在于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一方面,政府要減少對市場不必要的干預,把企業“生與死”的決定權放給市場,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明晰政府的監管責任,市場必須是公平競爭的——由于這種公平不是天然具備,所以在市場失靈或者容易產生壟斷等負效應的領域,政府要及時介入和補位。形象而具體地說,就是應在法治化的框架下,對市場主體實行“負面清單”,法無禁止即可為;對政府則要實行“正面清單”即“權力清單”,法無授權不可為,法有規定必須為。無論是“加”還是“減”,最終要落到提高資源配置和經濟運行總體效率、改善民生上來。
地方政府舉債機制要興利除弊
解放新論:談到政府職能轉變,地方債是個繞不過去的話題。日前,經國務院批準,2014年京滬粵等十省市試點地方政府債券自發自還。地方債“陽光化”對于政府轉型有何積極意義?
賈康: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作為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把短期應對措施和長期制度建設結合起來。雖然目前我國地方政府性債務總量仍然在總體可控的安全區間內,但要注意在局部地區和具體項目上做好風險防范,防止演化成全局性問題。
目前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主要體現在隱性負債上。因為其隱蔽性高、規范性差,往往在事前、事中無法有效防范,一旦資金鏈斷裂,就需要采取“救火”方式平息事態。這樣做,不僅成本比較高,還會對政府的公信力產生非常大的損害。針對大量地方債繞過預算法,以融資平臺的形式舉借的“隱性”特點,這次發布的《關于2014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的意見》,明確提出要“開明渠、堵暗道,建立以政府債券為主體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剝離融資平臺公司政府融資職能”,這實際上就是在積極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關于“建立透明規范的城市建設投融資機制,允許地方政府通過發債等多種方式拓寬城市建設融資渠道”的要求,著力建設陽光融資的制度,用規范的公債置換和替代隱性負債。從債務發生、使用到償還,將各個環節置于陽光之下,能最大程度減少潛規則和暗箱操作,從而有利于提高資金績效和構建防范債務風險的長效機制。當然,從深層次看,原有地方融資平臺等出現的問題,暴露的是有效制度供給不足的弊病。因此,從長期看,解決地方政府性債務問題的治本之道還在于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在打造現代財政制度的過程中對地方政府舉債機制興利除弊。(記者 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