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生平 | 2014-5-22 | 宋雅娟 |
【內容提示】大眾文化受眾面廣,影響巨大。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引領大眾文化健康發展,是當前我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迫切任務。
大眾文化既不同于民間文化,也不同于以往的通俗文化,是社會需求漸漸從物質轉向精神文化時期的產物,具有生活化、通俗化、娛樂化與平民化等特點。同時大眾文化具有三個特性:一是生產性。大眾文化生產是以文化生產為形式從事的商品生產活動,因而,贏得廣泛市場與利潤最大化是其根本目的。二是消費性。大眾文化只有滿足人們消費需求,才有一定的生命力與發展潛力。由于人們的消費需求是不斷變化的,因而大眾文化必須不斷創新;同樣,不斷創新的文化產品在滿足大眾需求的同時又反過來刺激和推動大眾需求,最終形成大眾文化生產與消費的互動。三是體驗性。與一般物質產品消費不同,大眾文化消費過程是一種有明顯精神愉悅的過程,這種愉悅既可以是潤物細無聲式的,也可以是暴發式的(如以宣泄、顛覆和調侃等形式帶來的愉悅)。大眾文化必須能得到消費者思想和精神上,特別是情感上的共鳴,才能真正贏得市場。
要想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眾文化的發展,就應尊重其自身規律、科學培育企業和消費者兩個主體,合理利用和規范“資本”與“媒體”兩種力量,通過營造氛圍、滲入過程、強化制度等措施得以實現。
首先,要尊重大眾文化發展規律,切忌生硬灌輸。與引領其他文化形式不同,不能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成大眾文化發展的唯一要求,更不能把它確定為大眾文化發展的核心主題。大眾文化必須面向大眾、面向市場、面向消費者,必須在尊重大眾文化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引領它的發展,避免出現“一抓就死,一放就亂”的現象。
其次,要科學培育“兩個主體”。企業與消費者是大眾文化發展的兩個重要主體。一是通過提高企業準入門檻、完善法律制度,并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為行業規范,提升企業品質和企業形象。二是通過對大眾進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提升其文化品位與文化素養。
最后,要合理利用并規范“資本”與“媒體”兩種力量。創建相應機制,引導資本與文化的有機結合,既要防止因追求利潤最大化而導致作品粗制濫造,又要防止因某些畸形消費需求而產生對大眾消費方向的誤導。既正確發揮主流媒體在大眾文化發展中宣傳、監督、引導和評論的作用,又防止媒體過度使用權力。加強對自媒體監管,一方面充分發揮自媒體在大眾文化檢測中晴雨表和助力器作用,擴大自媒體受眾面,同時防止某些社會力量對自媒體的操縱與主宰,使自媒體保持一定自由空間并促進其與主流媒體的互動。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眾文化發展可從以下幾方面來開展工作:
第一,要加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力度,改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方式,探索與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形式,倡導并驅動文化創新,建立文化精品生產、評價、導向和激勵機制,建設友善健康和睦正氣的輿論氛圍,培育充滿活力、積極向上的群眾心理。
第二,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內化到大眾文化核心主題上,在大眾文化產品中進一步確立核心價值觀。鑒于大眾文化有明顯的生活化特點,目前重點可從“懲惡揚善”和“弘揚真情”兩個方面下功夫。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必須有中國特色和中國風格,“愛國”和“親情”應該是中國大眾文化贏得大眾、走向世界的核心價值元素。
第三,加大對文化市場的管理,建立合理、有序、規范并有利于激發創造力的文化市場秩序。嚴懲違規或推行拜金主義、享樂主義、“三俗”之風的企業和個人,建立健全叫停和退出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