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金融危機引發西方學者對個人主義的深刻反思

2014-04-11 09:38 來源:《紅旗文稿》  我有話說

  作者:首都師范大學 沈永福 王茜

  自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繼而引發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以來,不少西方學者對當代資本主義重新作了深刻的反思,反思是全方位的,從經濟、政治直至西方世界價值之源的個人主義。正如美國《新聞周刊》國際版主編法里德·扎卡里亞所言:“這是一場金融危機、民主危機、全球化危機,從根本上說是道德危機。”金融危機背后深層次的是道德危機,那就是作為西方價值總匯的個人主義出現了問題。

  一、“占領華爾街”運動引發的思考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人們對華爾街的貪婪怒不可遏,紛紛譴責這種只顧自己發財不惜坑害別人的卑劣行徑。“占領華爾街”是一連串主要發生在紐約市的集會活動,活動的目標是要持續占領紐約市金融中心區的華爾街,以反抗大公司的貪婪不公和社會的不平等,反對大公司影響美國政治,以及金錢對民主和法律的負面影響。類似的集會運動出現在了美國各州并蔓延至南美洲、歐洲、亞洲、非洲、大洋洲各地,并在全球各大城市串連。“占領華爾街”運動雖已結束,但其影響發人深省,因為這是民眾自發自覺公然質疑經濟制度,是自20世紀50年代后第一個將資本主義整體作為批判對象的群眾運動。這在過去50年中,不論工人階級還是左派——有組織的還是無組織的——都是不可想象的。

  2012年第42屆達沃斯冬季論壇刮起了一股反思資本主義的勁風,論壇以“20世紀的資本主義是否適合21世紀”作為中心話題,“改造資本主義”、“重塑資本主義”亦成為熱門議題。西方主流社會終于開始直面資本主義的“病人身份”,承認“不可一世的資本主義”眼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陷入了“看不到盡頭”的困境。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理查德·沃爾夫教授認為,美國和歐洲的經濟動蕩不應被理解為金融危機或債務危機,而應被理解為資本主義的制度危機,而這場制度危機的背后價值根源就在于個人主義。反對國家監督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潮,其核心就是這種個人主義。因為個人主義反對權威和對個人的各種各樣的支配,特別是國家對個人的支配。《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周刊主編莫蒂默·朱克曼撰文稱:“從心理上說,我們的企業文化歷來珍視個人主義、創業精神、務實態度和發明創新。隨之而來的也有對法治的持久尊重。個人主義的理論看起來很美,但現實生活很殘酷,每天都在發生的,卻是一些個人和個人集團在侵犯、剝奪另一些個人和階層的利益。”“占領華爾街”運動就是對這種金錢霸權的抗議。但是這種霸權太強大又太隱蔽了,所以,看似每人手中都握有一張選票,卻無法用它來改變現實。

  經濟學家理查德·萊亞德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指出:“過度的個人主義和過度的貪婪,使我們落到了這個地步;我們必須重拾昔日美好時光的價值標準、互信和利他主義。”

[責任編輯:蔣正翔]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