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趙昌文
近年來,在行政干預、投資沖動和經濟周期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我國的投資率不斷提高,各行業產能持續快速擴張,新一輪產能過剩矛盾凸顯。化解產能過剩光治標不治本不行,要標本兼治,最為重要的是建立化解產能過剩的長效機制。
當前產能過剩的總體情況與主要特征
實際經濟中各行業特征千差萬別,如何判斷各行業的產能過剩并沒有明確統一的標準,不同個人和企業的認識也不盡相同。綜合多種經濟現象、研究成果以及調研中的發現得出結果,當前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總體較為嚴重。
雖然近年來我國投資率高企,各個工業行業普遍產能過剩,但并不是所有行業都問題突出,例如食品、家電、汽車等行業就較為平穩。總體來看,產能過剩矛盾突出的行業具有顯著的特征。
一是地方政府重點招商引資且產品同質化程度高的重化工業。由于產值大、對就業和稅收等帶動作用強,重化工業一直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的重點。但在企業已經成為投資主體的情況下,那些需要品牌、沒有明顯市場需求的項目,即使政府有一定優惠也難以上馬。而一些同質化程度高的產品,比如鋼鐵水泥,由于其競爭優勢主要在成本,在一些優惠政策刺激下容易大量投資,造成產能過剩。不少產能過剩行業都有這一特點:
鋼鐵行業。我國鋼鐵行業整體面臨較嚴重的產能過剩壓力。2012年,我國鋼鐵產能已達到10億噸左右,產量7.2億噸,約占全球產量的46%,產能利用率為72%。
水泥行業。2012年,全國水泥生產能力達到30.7億噸,水泥產量22.1億噸,產能利用率為73.7%。如果考慮到目前正在建設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約290條,全部建成投產后,產能將達36.3億噸,整體產能利用率會進一步下降至60%左右。
電解鋁行業。據統計,2012年中國電解鋁產量為1988萬噸,產能2765萬噸,產能利用率僅為71.9%,而且電解鋁行業的產能仍然在快速增加。2013年以來,電解鋁行業價格下跌、效益下降的狀況并未好轉,全年電解鋁行業虧損額仍超過7億元。
二是受到過多政策優惠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導向下,一些地方一哄而上,不顧自身條件盲目吸引新興產業上馬,造就了一些產能過剩行業,如風電設備制造、多晶硅、光伏電池等,尤其典型的是光伏行業。
三是由于國內或國外原因市場需求驟降的行業。有些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既有過度引導投資的原因,但更多是由于市場形勢變化的結果,這種行業的產能過剩呈現更多的周期性特征,船舶和光伏最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