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農業與資源經濟系教授 大衛·澤爾伯曼
采訪者:記者 趙博
大衛·澤爾伯曼教授承認,中國目前面臨著嚴峻的環境挑戰,要破解這些難題,需要不斷推進經濟可持續發展,在追求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確保環境得到妥善保護。而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兩個前提條件,一是發展以生物能源為基礎的可再生能源,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和諧平衡;二是加強教育,以更好的“人力資本”替代“有形資本”,實現科學技術的進步。
初見大衛·澤爾伯曼時,他佇立在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8樓的窗臺邊,用手機拍攝夕陽下的校園。夕陽下,校園鍍上了一層金色,“多美啊,不是么?”沒有客套的寒暄,沒有禮節性的問候,他用一句頗為詩意的問句開場。
但是,大衛·澤爾伯曼不是詩人。他此番來滬是參加由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主辦的“全球視角下的中國環境挑戰”國際研討會。在會上,他介紹了自己在“可持續發展經濟”領域中的研究心得。
大衛教授從教已經30余年。他早年畢業于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獲經濟和統計學士學位。隨后,留學美國,獲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博士學位。1994至1999年,出任該校經濟學系主任。如今,他被聘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農業與資源經濟系羅賓遜講席教授,其研究專長集中在農業與環境政策、市場管理、風險研究、創新經濟學、資源經濟學等多個領域。30余年研究生涯,大衛·澤爾伯曼發表了250多篇專業論文,并出版了16部學術專著。此外,他還是世界銀行、聯合國糧農組織、美國農業部、環境保護署的特聘顧問。
大衛教授曾多次來中國訪問,曾先后游歷過北京、上海、西安等多個城市?!拔蚁矚g中國,因為這里的人們,無論貧窮還是富有,都能從他們臉上看到對未來的憧憬?!钡渤姓J,中國目前面臨著嚴峻的環境挑戰,要破解這些難題,需要不斷推進經濟可持續發展,在追求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確保環境得到妥善保護。而要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兩個前提條件,一是發展以生物能源為基礎的可再生能源,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和諧平衡;二是加強教育,以更好的“人力資本”替代“有形資本”,實現科學技術的進步。
美國的“資源戰爭”在于搶奪智力、知識資源
文匯報:“可持續發展”既是一個環境概念,也是一個經濟學概念。您如何理解和看待可持續發展經濟學?
澤爾伯曼:在我看來,“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很有趣的概念。因為從本意來說,這是一個很矛盾的術語:“可持續”意味著穩定、停留在原地,而“發展”意味著向前進步。這看似一組悖論,但其實并非如此??沙掷m發展意味著經濟的進步,但同時需要環境的穩定,以保留住那些真正對我們珍貴的東西:干凈的水源、清潔的空氣等等。這要求我們不能以犧牲一切的代價去發展,而應該追求一種平衡的狀態。我們可以追求經濟的高速增長,但與此同時要確保環境得到妥善保護,從而實現公平和高質量的發展。
從經濟學角度來說,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開始認同可持續發展經濟學這種觀點。因為這與經濟學家的追求相契合,既要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又要保護環境;既要增加糧食產量,又要給窮人更多尊嚴,因此可持續發展經濟學就是實現這種“平衡”的最大化?,F在,可持續發展經濟學的核心是環境保護: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傳統的化石能源,以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我相信,在未來若干年來,風能和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將逐步替代傳統能源。
在“可持續發展經濟學”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即“人力資本”,它不同于“實物資本”或“有形資本”,“人力資本”的根本是知識。這是經濟學中最珍貴的一項資本,它們是學習科學后的產物,讓每個人有所心得??傊沙掷m發展經濟學強調兩個方面:一是強調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平衡狀態;二是強調人們通過“人力資本”替代“有形資本”,實現科學技術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