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強”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首要內容,我們理解時必須既宏觀化又具體化,主要從宏觀方面質的規定和微觀方面量的指標來理解和把握。
從宏觀方面質的規定來理解,對于國家的富強主要是我們黨提出的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科技現代化。今天,還要加上信息網絡化和環保生態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的2月27日提出要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網絡強國的提出就說明,信息網絡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強不強的一個重要標準。環保生態化也同樣重要,我們越來越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如果經濟發展了,但與此同時生態惡化,霧霾嚴重,這也不能說國家達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富強。
這樣概括起來,國家富強從質的方面來說就是,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科技現代化、信息網絡化和環保生態化。從人民富強來看,就是人民的素質要好,如人的身體素質、文化素質等。人的這些基本素質好,總起來也可以叫做人的現代化。因此,國家和人民的富強,加起來共有“七化”。
從微觀方面量的指標來講,這將是一個十分艱巨、細致的工作。要把這些指標弄清楚、規定好,需要各領域各方面的組織機構和專家學者來通力合作。首先應該確定富強的指標包含哪些大的方面,比如GDP,人均GDP等;其次要弄清達到這些指標的數量,根據歷史和現實發展的規律,應該處于怎樣的一個數量級;第三就是各項指標的要素之間的權重比例,比如哪些更重要,所占的權重就要多一些,某些指標可能權重要稍微小一些;最后,重要的還在于要有比較。我們的這些指標要與世界上發達國家的指標,這之間有一個比較。因為所謂富強,也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不可能是絕對的,其中關鍵的一點,就要與當代發達國家做一個比較分析。
由于社會主義是一個發展過程,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不斷發展的、動態的過程,作為核心價值觀其中之一的富強在質和量的方面也是在發展變化的。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富強”在質的方面差不多了,在量的方面有一個可以量化的指標的話,我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的把握就會更充分、更合理,在下一步的工作和實踐中就會更有方向,而不至于對富強的理解出現偏差。
上一篇:許耀桐
下一篇:法治道路是建立市場經濟體制后又一次偉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