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許耀桐:“富強”居核心價值觀首位,需全面正確理解其內涵

2014-03-28 15:36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  我有話說
2014-03-28 15:36:15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作者:責任編輯:鄔慶霞

  “富強”居核心價值觀首位,需全面正確理解其內涵

  ——專訪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許耀桐

  【編者按】富強是時代的主題,是人類追求的永恒主題。馬克思說,人類社會發展史,是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歷史,是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發展的歷史。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個字,12個詞組中 “富強”居于首位。“富強”何以居于核心價值觀之首?“富強”的內涵隨著社會的發展歷經變化,我們該如何理解和衡量?就這些問題,光明網記者采訪了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許耀桐教授。

  【專家簡介許耀桐,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科研部原主任。兼任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政治學理論與方法專業博士生導師,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學科評審組專家,國家科技部發展戰略咨詢專家,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專家。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富強”是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其他內容的基礎

  歷史唯物主義重視生產力問題、重視經濟基礎問題,沒有發達的社會生產力,沒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和經濟基礎,恐怕是不是社會主義都會成為一個問題。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12個詞、24個字中,只有“富強”代表物質性的、經濟方面要達到的基本要求,因此,我們必須把“富強”放在第一位。

  把“富強”放在首位,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經濟發展放在第一位來看待。鄧小平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就講過,“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當然,這是一個否定式的表述,如果用肯定式表述的話,就是“富強才是社會主義”。正因為這樣,鄧小平曾明確地指出,只要不發生戰爭,不發生世界大戰,我們就要一心一意搞建設,始終扭住經濟建設不放松。這其中的道理很簡單:如果沒有經濟發展,沒有富強,哪有民主、文明、和諧等的發展,也沒有自由、平等、公正等的基礎。由此可見,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其他內容相比較,富強是實現其他內容的基礎,因此也就不能不擺在首位。

  “富強”的內涵在不同時期歷經變化

  “富強”的內涵所歷經的變化,可以從以下三個時期考察:

  第一個時期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期。我黨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時就提出要建設一個富強的新中國。如在1945年黨的七大上,毛澤東就在《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中提出“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富強的新中國”。

  新中國成立以后,我黨也多次強調中國要“富強”,比如在歌曲《歌唱祖國》中的歌詞寫到,“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

  從這個時期來看,我們黨提出的富強,是從一般意義的來說的,我們要建設一個富強的新中國,就是國家要富足、強盛。

  第二個時期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毛澤東、周恩來提出我國要搞“四個現代化”,就是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在提出“四化”后,毛澤東還把把它上升到一個高度,就是通過“四化”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可見,這一時期所說的“富強”,就是指國家要實現“四化”,即“四化”是這一時期“富強”的內涵。

  第三個時期就是改革開放的新時期。1978年我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后,鄧小平通過撥亂反正,大力批判“貧窮社會主義”的謬論,他主張讓人民富裕起來,并且提出走“先富帶后富”的途徑。鄧小平還具體提出,人民要擺脫貧窮,首先要達到小康水平,他設想小康的目標是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800美元至1000美元,這都是非常實際、非常實在的。

[責任編輯:鄔慶霞]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