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興茂 | 2014-03-24 | 鄔慶霞 |
【內容提示】“家風”是一種維系家庭或家族良性運行的精神紐帶,或者說,它就是一種由家庭或家族內生并不斷傳承的正能量。中國人的“家風”一定是有“中國特色”的,中、西家風的根本區別在于“家國一體”與“家國分離”。“家風”對于中國人而言,既具有明顯的“中國特色”,又具有特殊的社會意義。
“家風”在社會生活中,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層面:一是個人;二是家庭、家族等;三是國家、社會、集體等。在“家譜”特別是不同堂號取名的“字輩派行”中,很多姓氏都記載有良好的家風家教精神和思想,并希望氏族成員要一代代傳承下去。在建筑物上,也有鐫刻家風家教根本精神的,以供子孫永遠銘記。在長輩對小輩的教導中,也包含有豐富的家風家教思想。
仁義傳家、耕讀傳家、詩書傳家、清廉傳家都是好家風。比如“耕讀傳家”,這是中國農耕時期大多數家庭薪火相傳的優良家風。中國的基本國情就是一個農耕之國,“農耕”是立國之本,讀書是人不斷得到提升的根本途徑,所以,“耕讀”必然會成為個體和家庭的根基。即使在今天,這一點對于廣大農村而言,仍然沒有過時。
在今天市場經濟的社會環境下,良好的家風建設必然會遇到嚴峻的挑戰,推進良好家風家教的建設、傳承的根本舉措,一是加強法制建設;二是加強倫理道德建設。法制是剛性的,強制的;德治是柔性的,非強制的。兩手都要過硬才行。
家風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總體上是辨證統一、相輔相成的,但它們又存在差別。家風屬于個體和家庭,是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要是國家、社會的,它是從個體、家庭中提煉升華而來的。一個社會、國家,是否具有良好的核心價值觀,最終還是取決于個體的素質和優良的家風。如果我們不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到個體素質和家風建設的實處,而把它束之高閣,那它就會變成“水中月、鏡中花”。(全文見:周興茂:中國特色家風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