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人物:梁維東,廣東佛山人,現任中共佛山市委常委,順德區委書記,中共十八大代表。在順德率先試水大部制的2008年,梁維東開始擔任順德區委副書記、代區長;3年后成為順德綜合改革的“操盤手”,并擔任區委書記至今。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被認為是具有“改革基因”的地方。圍繞政府改革中的大部制改革,半月談記者與在順德擔任黨政負責人6年多的梁維東展開了對話。
大部制不能流于形式
半月談記者:順德大部制改革使部門減少了三分之二,各大部門行政首長由區級官員直接兼任,壓縮管理層級,實現扁平化。大部制是不是意味著部門越少越大越好?
梁維東:這是一個誤區。大部制不是越大越好,不是說部門越大、黨政部門數量越少就越成功。關鍵要看是否有利于扁平化管理,提高效率,提高決策水平,以及是否有利于最大程度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讓企業和老百姓得到便利。
如今,我們也在思考,有些部門是否要重新單設。比如,呼應國家層面食品藥品監督機構的升格等。這不是要走精簡機構的回頭路,而是綜合改革的需要。
要想真正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大部制只是一個起點而已。治權結構的調整、國家治理水平的現代化需要內、外兩個方面的同步調整,這些都需要在機構改革的基礎上進行更深層次的配套。否則,大部制也可能流于形式,“貌合神離”。
潤物細無聲的變化
半月談記者:順德大部制改革也進行好幾年了,一些人對改革的效果有疑問,人們想知道的是,改革到底對政府決策帶來了哪些變化,您能不能形象地說說?
梁維東:好的。比如,節日期間,在我們本地最大的廣場上,有本地居民,也有外來游客;有龍舟比賽,有唱歌,還有跳舞,你說這是文化,是體育,還是旅游?過去,每逢這種時候,政府好幾個部門要進行協調,結果還是各管各的。現在,一個部務會就“搞定”了。這是第一步的變化,機構整合帶來行政效率的提高。
第二步,是我們決策思維的變化,應該說,這是到了質變的階段了。以順德傳統的美食節項目為例,如果簡單考慮,這就是一個餐飲業活動。2013年,在陳村鎮,傳統項目有了新花樣:花宴。這一下子就把第一、第二、第三產業都拉進來了。餐飲不能只是餐飲,結合休閑產業,打花的美容養生牌,還要結合4A景區,把這些項目又包裝成旅游項目。
所有這些,都是在大部門文體旅游局的統籌決策下產生的效果。不得不承認,過去我們沒有這個決策水平和意識,現在大部門考慮的不只是辦一個活動,而是上升到我們一個鎮街、乃至整個順德的形象和產業發展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