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一般民調是委托誰來做?我們看到媒體、研究機構、咨詢公司都在參與。公眾應該如何判斷一份民調結果的可靠性?
胡偉:應當由具有資質的專業機構來做,是第三方,不是政府自己做,最好是形成品牌,就像美國的蓋洛普。我們國家目前民調機構不少,但還沒有形成品牌,有的專業性也不強,甚至在方法上都存在問題,有的是政府部門自導自演,這樣當然不行,也缺乏公信力。2010年12月,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新浪網,對1655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6.9%的人認為,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時應征集民意,但同時84.5%的人反映目前民意征集“存在走過場”問題,還有63.7%的人認為部分民意征集“隨意性大,缺乏統計和分析”。這說明,一方面民眾對于民意表達有著強烈的需求,另一方面目前的民調手段和方法還遠不能滿足民眾的需要。目前各類民調多了起來,但其可靠性、可信度卻屢遭質疑,一些民調結果一出來便受到網民普遍抨擊,其科學性、專業性都亟待提高。
因此,民調的關鍵是要有科學的方法。目前國際上普遍使用的大規模抽樣調查的方法,即為CATI。但CATI調研在我國還是一個新生事物,具有大規模開展CATI資質的機構并不是很多,造成魚龍混雜的狀況。實際上,民調的專業性很強,如果問卷設計、抽樣方法、數據分析和意見權重分配等環節不規范,很可能出現“失之毫厘,謬以千里”的情況,做了之后不但沒有效果,還會誤導輿論,帶來負面影響。特別是,目前我國獨立的第三方專業化調研機構還很少,具有權威性和影響力的就更少。
要保證調查結果的可靠度和可信度,調查過程中各個環節都很重要,包括調查的中立性、機構的專業性、問卷設計的科學性、數據庫的完整性、抽樣的隨機性、訪談過程的客觀性、數據分析的可靠性等。普通民眾當然無法判斷一個民調是否可靠,只能通過優勝劣汰,逐步形成我們自己的民調品牌,具有權威性和公信力,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