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全國人大代表、湖北春暉集團董事長兼春暉農業合作社理事長譚倫蔚
編者按:居安思危。看慣了“成績”,聽慣了“贊許”,心里總會不踏實。這不,“兩會”代表們為合作社送上了“肺腑之言”:我們合作社發展的時間不短了,規模化形成了嗎?覆蓋全產業鏈了嗎?我們合作社的數量不少了,可管理人才夠嗎?專業化水平高嗎?我們合作社的分類幾乎包羅萬象,可產出的農產品品質優嗎?科技含量高嗎?這些來自天南地北的合作社“掌門人”和關心合作社發展的兩會代表們,用自己辛苦調研形成的“提案”、“建議”為合作社發展把脈、開方,我們感謝他們!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鼓勵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流轉,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全國人大代表、湖北春暉集團董事長兼春暉農業合作社理事長譚倫蔚表示,這將加快催生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的新變革,有力推進現代農業發展。
譚倫蔚介紹,集團在剛開始的第一年,過于追求大流轉、大規模、大集體生產,帶來人力、物力、財力跟不上,水、肥、病蟲害防治等大田管理顧不過來,很難實現糧食增產、農業增效。后來,通過發起組建農業合作社群,發展家庭農場,按300~500畝的標準,對集團累計流轉的12.9萬畝土地,實行“單元化、網格化”管理,并搭建農業信息化平臺,全過程、全方位提供生產標準和技術服務,既可利用現代管理手段組織生產,又能夠兼顧精耕細作的方式,促進了農業高產高效。
但同時,譚倫蔚坦言,當前在發展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中,也面臨著不少實際困難和問題。主要是:流轉的土地高低不平、田塊窄小,無機耕路,實行機械化生產難度大;農田水利設施年久失修、損壞嚴重,農業抗災能力弱;辦公場所、農機具庫棚、育秧工廠(大棚)、曬場(烘干車間)等農業配套設施建設用地難解決;因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無財產抵押,貸款融資難,缺少資金投入各項建設和農業生產;人才和技術匱乏,許多大學生畢業生都不愿意到涉農企業,特別是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就業創業等。
譚倫蔚建議,一是把大力培育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今后推動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力量和發展方向來抓,盡快研究出臺相關政策扶持措施和具體實施細則;二是加大農業投入,整合各類涉農項目資金,重點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予以傾斜和支持,加快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三是全國統一啟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和財政貼息貸款,緩解資金壓力,增強發展后勁;四是進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員制度,并借鑒“三支一扶”的辦法,鼓勵大學畢業生到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工作,幫助解決人才、技術短缺的問題。
“今年中央‘1號文件’,特別在兩會上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讓我們更加堅定了信心和決心”,譚倫蔚說,下一步我們春暉集團將加大農村土地股份合作流轉力度,壯大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群體,力爭建成50萬畝優質稻核心板塊區,形成200萬畝的輻射區,大力推行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更好地帶動農民增收,為國家多產糧、產好糧;抓好“農產品綜合物流園區”建設,延長糧食精深加工和農副產品物流產業鏈,加快形成產業聚群,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實施“以企帶村、合作共贏”戰略,建設農村新型社區,加強休閑觀光農業開發,拓寬農民就業和增收渠道,真正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