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優良家風須身體力行和適當獎懲
劉東超 | 2014-03-13 | 鄔慶霞 |
【內容提示】春節期間,中央電視臺推出的《新春走基層?家風是什么》系列報道,讓“家風”這一傳統概念開啟了時代話題,成為當下街談巷議、報端網絡關注的熱點。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劉東超教授談了關于“家風”的幾個問題。
他認為,家風是一個家庭或一個家族在較長的演變過程中積淀的一種風氣或習慣。應從理念、規范、風氣三個層面來理解“家風”這個概念。
傳承優良家風,往往需要在幾代人之間經常地、固定地、相對一致地傳承一種習慣,每個人必須做到,這就形成了他們的家風。首先,每一代家庭成員、尤其是長輩能夠對于先輩確立的這套原則和理念身體力行,對子弟起到示范作用。其次,在一個家庭、家族中,要建立一套獎懲制度,如果違背家風,將會得到一定的懲處,如果表現優秀,則會有鼓勵性的指向。
家風與社會風氣密切相關,但是也存在差異。影響社會風氣的是功利因素,影響家風的是精神因素。因此,在處理社會風氣和家風時,要用不同的原則,不同的方法,它們借助的資源也是不一樣的。家風對于社會風氣的作用就在于其作為一個組成部分的滲透力和輻射力。一般來說,這些滲透和輻射的時間較長。
今天我們談論家風的意義,就在于引起社會對這個問題的重視,培育良好的家風,從而培育良好的社會風氣,建設我們文明和諧的國家。應該說,家風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有效切入點,一個繼承傳統又開拓創新的支點和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