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長 唐任伍
記者 黃金魯克
■新中國之所以沒有重蹈“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律,應該歸功于中國歷屆領導人充分汲取了“腐敗亡國”的歷史教訓。
■堅持持續不斷地反腐敗,有利于提升政府治理效率。
■我國反腐敗斗爭任重道遠,建立一個致力于反腐敗的有效政府需要下大力氣,花大精力。
兩會期間,反腐敗再一次成為廣大民眾關注的話題。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一直高度重視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必須堅持有腐必反、有貪必肅,“老虎”“蒼蠅”一起打。一年來,國內先后有多位高官落馬,地方也有眾多腐敗官員被查處。近日,本報記者專訪中國省級地方政府效率研究團隊領銜人,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長唐任伍教授,從提升政府效率角度對反腐敗進行解讀。
反腐敗事關政府效率和黨的執政能力
記者: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高度重視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您也曾提出“堅持不懈地反腐是提升政府效率的關鍵”,那么,您可否闡釋一下原因?
唐任伍: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的場合多次強調要從嚴治黨,強化黨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統一領導,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努力取得讓人民群眾比較滿意的進展和成效。他還告誡全黨同志,要深刻認識反腐敗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以猛藥去疴、重典治亂的決心,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堅決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進行到底。為此,新一屆黨中央在短短的一年多時間里,加強頂層設計,逐步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法規、條例,一大批腐敗分子被揭露和受到法律的嚴懲。
然而,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滋生腐敗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敗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前腐后繼”的案例層出不窮,一些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影響惡劣,亟待解決。腐敗的存在,直接威脅到政府效率和黨的執政能力。有鑒于此,我領銜的政府效率研究團隊,選擇“腐敗對政府效率的侵蝕”這個主題,推出了“2013中國省級地方政府效率研究報告”,提出了“堅持不懈反腐是提升政府效率的關鍵”的觀點。
腐敗破壞社會公平并導致社會道德滑坡
記者:腐敗有哪些危害,特別是給我們的社會和民眾帶來哪些危害?
唐任伍:腐敗的危害可以說是罄竹難書。腐敗是人民群眾的公敵,腐敗分子是干部隊伍的害群之馬,是國家肌體的吸血鬼和寄生蟲。腐敗盛行,會對這個國家的經濟、政治產生嚴重的危害和侵蝕。經濟上的影響導致直接的經濟損失,而且影響資源的有效配置,抑制經濟增長;政治上的影響導致公共權力的濫用和腐化,致使政權軟化,危及政治穩定;社會影響導致社會的公平和正義遭到破壞,社會思想混亂,整體道德滑坡,法制缺失,社會處于無序狀態。腐敗分子利用公權力巧取豪奪,輕則加劇貧富分化和社會不公、毒化社會風氣,重則亡黨亡國。蘇聯從勃列日涅夫開始,逐漸形成一個脫離人民群眾的官僚特權階層,他們想方設法將國家財富化公為私,腐敗之風彌漫著整個社會,人民生活困苦,老百姓對腐敗深惡痛絕,蘇聯為此付出政權改旗易幟、國家版圖解體的慘痛代價。2011年中東劇變也是當權者日益腐敗變質造成的,腐敗分子日益站到廣大人民的對立面,裙帶資本主義盛行,老百姓怨聲載道,不少統治國家幾十年的強人政權,像紙房子一樣轟然解體。毫不夸張地說,腐敗蔓延是導致國家衰亡的重要禍端。
新中國之所以沒有重蹈“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律,應該歸功于中國歷屆領導人充分汲取了“腐敗亡國”的歷史教訓。毛澤東曾將上臺執政比作“進京趕考”,并專門列舉了明末李自成南征北戰18年、進京只坐18天皇帝的教訓,強調“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此后中國幾代領導人均重視反腐倡廉,反復強調腐敗蔓延會亡黨亡國。這種憂患意識,以及對腐敗分子的嚴懲不貸,才使中國發展雖然飽經坎坷,卻始終向前向上。
腐敗不僅直接危及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同樣危及普通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一個國家一旦腐敗盛行,就會造成尋租現象猖獗,社會風氣敗壞,政府效率低下,大量的公共財政被腐敗分子貪占,老百姓辦事艱難,人心浮散,經濟停滯,物價飛漲,兩極分化嚴重,普通人失業嚴重,生活艱難??梢哉f,任憑腐敗蔓延的話,受影響最大的還是廣大普通老百姓。
記者:腐敗對政府治理會帶來哪些影響?
唐任伍:腐敗是政治癌癥,導致政怠宦成,人亡政息。腐敗最重要的特征是將公共資源化為己有,直接減少政府公共產品、公共服務的提供。因此,腐敗對政府治理帶來的影響巨大。腐敗使政府公務人員人心渙散,道德低下,縱情于追求個人私利,貪戀于聲色犬馬,無心正常的職位工作,辦事馬虎,行事拖拉,該辦的事拖著不辦,該干的事頂著不做,為人民服務的能力缺失,削弱政策執行力,降低政府運行效率,影響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因此,堅持持續不斷地反腐敗,有利于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效率,有利于縮小貧富差距,有利于提升政府治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