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怎樣實現從被動城鎮化向主動城鎮化的轉變?
目前的城鎮化,問題叢生,最突出的問題之一就是主動城鎮化動力不足,被動城鎮化矛盾凸顯。如果只是政府有動力,老百姓沒有動力,這樣的城鎮化肯定困難重重。怎樣從被動城鎮化為主轉變為主動城鎮化為主的局面呢?
1.真正實現以人為本的城鎮化
李克強總理多次反復強調: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人的城鎮化就是以人為本的城鎮化,就是將城鄉居民的利益置于首要位置的城鎮化。更具體地說,對于農民、農民工而言,以人為本的城鎮化,要完成三大任務:第一,實現生產方式的轉變,這不僅是指從農業生產轉為工業、服務業等非農產業,也包括農業本身從傳統的自然經濟、小農經營方式轉變為現代產業運營方式。所以,實現生產方式的轉變并不是不要農業或忽視農業,而是完成農業現代化的轉變,其結果與城鄉一體化、城鄉統籌是一致的;第二,實現生活方式的轉變,實現農民、農民工以及廣大農村的生活方式融入現代文明體系,形成現代文明的生活方式與生活理念,包括將現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入到新農村的建設之中;第三,實現社會權利、權益的公平公正,這包括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等一系列的社會體制、機制的建設和完善,這當然也包括城鄉要素的平等交換。
如果真正實現了人的城鎮化,實現了以人為本的城鎮化,那一定是主動城鎮化,而不是被動城鎮化。為此,就要做到以下三點。第一,城鎮化一定要尊重所有參與城鎮化的人的意愿。那么,在群眾意愿不一致的情況下該怎么辦呢?這就要建立科學、民主、法治、公正的決策機制,該機制的基本原則是:“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第二,實現“參與式決策”。城鎮化涉及到區域內的巨大人群,城鎮化涉及到區域內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為了讓大家取得共識,一個最為基本的措施就是要讓大家參與進來,成為城鎮化的主人,而不是簡單地被城鎮化。第三,信息公開透明。越不公開、越不透明,越是少數人的暗箱操作,老百姓就越會感到有“貓膩”,抵制的心理就會越強烈。從邏輯上說,信息越對稱,交換就會越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