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收入增幅較大。2013年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896元,比上年增長12.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3%;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中位數為7907元,增長12.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比上年增長9.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為24200元,增長10.1%。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11元,比上年增長10.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1%。除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略低于GDP增速外,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和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均高于GDP增速。城鄉收入比為3.03:1,略低于2012年,為10年來新低,說明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這是非??上驳嫩E象。
就業增加較多。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就業增加對保持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民生改善始終至關重要,也是衡量一個經濟體是否健康的重要標志。經濟增長要保持在合理區間的一個重要考慮,就是要保就業。統計公報顯示,2013年年末全國就業人員7697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73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38240萬人,增加1138萬人。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10萬人,比上年多增44萬人,全年就業人數保持了穩定增加。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5%,比上年末降低了0.04個百分點,失業率水平保持在較低水平。應當說,成績不小。但是城鎮登記失業率這個統計,只能說明問題的某些方面,還不能真正反映真實的就業情況,如果可能,還需要繼續改進和完善就業方面的統計。
結構趨于優化。2013年GDP中三產比重為10.0︰43.9︰46.1,第三產業在2013年GDP中占比提高到46.1%,第一次超過了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速度8.3%,也高于第二產業增加值的增速7.8%,第三產業呈現出較快的發展速度,說明我國經濟發展的水平在不斷提高。地區投資結構進一步改善。東部地區投資179092億元,比上年增長17.9%;中部地區投資105894億元,增長22.2%;西部地區投資109228億元,增長22.8%。中、西部投資額雖然仍低于東部地區的投資額,但增長速度均高于東部投資增長速度,這有利于縮小東、中、西部的差距,優化地區結構。高技術制造業比重進一步提高。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1.8%,快于規上工業2.1個百分點。這些數據說明,三大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已經有點成效,有了感覺,有了比較好的起點。
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經濟增長不能片面追求GDP,更要看重GDP質量和效益的提高。2013年也有比較好的表現,一是勞動生產率穩步提高。全年國內生產總值與全部就業人員的比率為66199元/人(以2010年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提高7.3%。二是企業利潤穩定增長。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62831億元,比上年增長12.2%,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15194億元,增長6.4%,股份制企業37285億元,增長11.0%,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14599億元,增長15.5%;私營企業20876億元,增長14.8%。三是資源、能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高。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121立方米,比上年下降6.5%。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68立方米,下降5.7%。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7%。這些成績雖然是初步的,但趨勢性發展的勢頭,值得重視,令人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