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全面深化改革、國家治理能力、土地制度改革、上海自貿區、城中村改造、新型大國關系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習近平:改革要做到“蹄疾而步穩”】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指出,隨著改革不斷推進,對利益關系的觸及將越來越深,對此也要有足夠思想準備。對改革進程中已經出現和可能出現的問題,困難要一個一個克服,問題要一個一個解決,既敢于出招又善于應招,做到“蹄疾而步穩”。
(摘編自《中青報》)詳細》》
【丁元竹:政府官員帶頭講誠信是社會治理的價值基礎】
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副主任、教授丁元竹認為,當前,社會治理缺乏頂層設計,管理社會的各個部門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導致社會政策碎片化。創新社會治理方式必須理順政府誠信與社會誠信之間的關系,首先是政府,尤其是政府官員要帶頭講誠信,政府公共價值是社會公德的基礎,也是社會治理的價值基礎,僅僅依靠法律不足以約束人們的行為、形成良好和諧的社會氛圍。要取信于民,各級政府首先要認真對待民意,及時對居民的各種聲音做出反饋,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關注網絡議題尤為重要。
(摘編自《中國經濟導報》) 詳細》》
【陳錫文:土地制度改革修法或借鑒上海自貿區做法】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表示,對于土地制度改革中的法律修改工作,國家可能通過三種方式進行,一是中共中央向人大常委會提出修法建議;二是借鑒上海自貿區的做法,在一定時期內不實行某些法律,根據結果最終決定如何修改;三是在局部地區突破個別法律法規的限制進行試點。陳錫文說,有關部門目前正在按照三中全會的要求抓緊清理相關法律法規,包括土改會涉及哪些法律法規和政策等。然后,依據這些法律法規政策所涉及的對農村經濟社會影響的不同,來確定試點的范圍以及什么時候通過什么方式批準地方進行試點。如果不涉及現行法律法規的,則鼓勵地方先行先試,而涉法的改革一定要經過相關程序得到批準。
(摘編自《經濟參考報》)詳細》》
【趙陽楊 尚勤:農村土地改革不能一哄而起】
中央一號文件起草組成員趙陽楊 尚勤: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涉及的主體、包含的利益關系十分復雜,牽一發而動全身。因此,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須審慎穩妥、試點先行。改革是一個探索未知的過程,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個試錯的過程,需要摸著石頭過河,采取試點探索、投石問路的方法。這是具有中國智慧的辦法,也是確保改革穩步推進的重要法寶。要在加強整體設計的背景下,先選擇若干地方進行試點,有序進行探索,總結出可復制、能推廣、利建制的改革經驗。
(摘編自《人民日報》) 詳細》》
【劉杰:上海自貿區是簡政放權的試驗田】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社科院研究員劉杰:以自貿區為“試驗田”對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有著重要的探索意義:一方面,在自貿區建設日益成為各地普遍趨勢的情況,上海的自貿區建設可以通過“先行一步”的制度建構和政策創新為國家提供普遍性的政府改革經驗;另一方面,自貿區是一個空間范疇可控的簡政放權“特區”,較少受傳統慣性和現行體制的約束,因而可以采取更多更加大膽的措施,即使發生某些失誤也可以便捷地糾偏,防止負面效應溢出和放大。從更廣的視野看,自貿區建設必然將超越市場和經濟層面的創新,對政府與市場關系、政府在市場中的功能定位和權力行使提出新課題,從而蘊涵著深入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簡政放權的實驗和探索意義。
(摘編自《文匯報》) 詳細》》
【林雪梅:城中村改造困境阻礙了土地的集約化經營】
西南大學法學院林雪梅:城中村改造面臨以下法律困境:一方面,城市擴張與土地征用使城中村的原住民逐步喪失其最重要的生存資源——土地;另一方面,“農轉非”戶籍身份的改變并沒有給其帶來相應的社會保障,而“產權不清”則使得本屬于村民的集體資產形同虛設,農民融入城市的個體選擇舉步維艱。基于此,城中村的原住民不得不既固守土地(宅基地),又要求重新分配集體資產,以實現其自力救濟。“固守土地(宅基地)”阻礙了城市近郊集體土地的集約化經營,制約了第二、三產業的發展。“要求重新分配集體資產”則往往以上訪的形式出現,導致了嚴重的干群矛盾,增加了城郊地區社會不穩定因素。
(摘編自《光明日報》)詳細》》
【楊潔勉:新型大國關系正在累積成新的話語體系】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研究員楊潔勉:不少西方歷史學家和理論家認為新興大國和守成大國必然發生沖突乃至戰爭,他們往往從公元前431—404年提洛同盟與伯羅奔尼撒聯盟之間的伯羅奔尼撒戰爭說起,以此說明新興和守成力量的沖突導致了古希臘城邦體系的瓦解。至于近現代的國際關系,經常被提到的不外乎有:16世紀的葡萄牙與西班牙、西班牙與荷蘭;17世紀的荷蘭與英國、荷蘭與法國;18—19世紀的英國與法國;20世紀的法英與德國,以及1941年的美國與日本等。中國提倡新型大國關系是非西方國家對西方主導權的又一次沖擊,正在累積成為新的話語體系。信奉新型大國關系者摒棄沖突不可避免的宿命論,認為在和平思想指導下,中美關系可以實現和平著陸,成為“前無來者,但啟后者”的典范。在中國的國際政治字典中,大國的內涵已經從傳統意義上的大國擴大到霸權大國、傳統大國和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發展中大國(新興大國),這是與中國提倡的全球多極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相一致的。
(摘編自《國際問題研究》) 詳細》》
(光明網記者宋雅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