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機遇和挑戰并存
在分析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旅游業發展所面臨的形勢時邵琪偉指出,全球旅游業的發展趨勢呈現這樣一些特點,首先是加快發展旅游業成為很多國家的戰略決策,中國把旅游業定位成了戰略性的支柱產業和現代服務業來加以培育,出臺了《旅游法》。美國發布了《國家旅游發展戰略》,提出了促進旅游業發展的一攬子措施,包括針對中國游客的簽證便利化措施,同時,還增派了50名的領事官員來華工作。俄羅斯政府批準了2011~2018年的發展旅游業目標計劃。
第二個特點是旅游業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持續提高。中國旅游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4%,大陸開放居民赴臺旅游5年來,推動臺灣旅游收入占GDP比重由2.94%上升到4.63%。
第三個特點是世界旅游業的發展重心逐步的東移,2012年,歐洲仍然是最大的入境旅游目的地,占全球的比重達到51.6%。預計2020年,亞洲旅游市場國際游客接待量會占全球接待量的30%,2030年將超過36%;而歐洲所占比重將分別會降到49%和41%。
另外,旅游業在全世界范圍還呈現明顯的融合發展趨勢,在經濟全球化的帶動下,旅游跨國界、跨領域、跨行業、跨產業、跨部門融合發展的趨勢日益明顯。
根據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的數據,2013年,全球國際游客可增長5%,達到近10.8億人次,高于年初預計。根據近年來國際旅游的增長和中國公民出境旅游增長數據的對比,中國對國際旅游市場增長的貢獻超過了30%。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發布的《2030年旅游展望報告》預計,未來20年全球入境旅游年均增長率在3.3%左右,2020年將達13.6億人次,2030年將達18億人次。
中國未來旅游特點會呈現新趨勢,旅游業的新產品和新業態層出不窮,海洋旅游、自駕車旅游還有房車旅游等新業態正在成為引領旅游消費增長的重要的領域。所以總體來看2014年旅游的發展形勢仍然是機遇和挑戰并存,機遇大于挑戰。
以對外開放倒逼對內改革
邵琪偉說,2014年全國旅游行業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促進市場公平競爭,從完善旅游管理體制機制,推動行業中介組織發展等方面入手,全面深化旅游業改革。推動建立公開透明的市場準入標準和運行規則,破除旅游業發展中的壁壘,推動旅游要素向社會資本全面開放。
要完善旅游管理體制機制,從傳統的行業管理向統籌協調、共建共治轉變。旅游行政監管方式要從注重“事前審批”向加強“事中監管”、“事后問責”轉變。推動旅游協會和行業中介組織的改革,使協會和中介組織切實承擔起服務會員和自律管理的職能。將旅游飯店星級和A級景區評定分步放權于地方或協會,把旅行社出境游審批等職能下放給地方,到2014年,國家旅游局將只保留3項行政審批權,基本完成與旅游協會脫鉤的目標。
邵琪偉強調,要以對外開放倒逼對內改革。擴大合資旅行社試點經營我國公民出境旅游業務范圍,啟動外商獨資旅行社經營中國公民出境旅游業務試點。推動旅游在內陸沿邊開放開發中取得新的突破,抓緊研究沿邊重點口岸、邊境城市、經濟合作區在旅游方面實行特殊政策,積極推動從交通布局、簽證政策、產品開發、形象推廣等方面形成具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