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潔:其實個人空賬做實之后,還可能面臨貶值的問題。養老金安全性是第一位的。按照現在資本市場的情況、投資比例,如果不去很好地保值增值,貶值風險還是很大的。所以我主張不做實,繼續采用給個人賬戶記賬的方式,到期發放。
對于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險貶值風險,現在國家正在擴大投資渠道,擴大投資品種,盡量避免通貨膨脹帶來的問題。2011年,作為試點,廣東拿出1000億養老金投資資本市場,當時引起了巨大爭議。其實這1000億元是各種投資品的一個組合,最終也是為保證養老金安全性,規避風險,想辦法讓它增值。
轉移接續問題背后有地方之間利益博弈
中國青年報:一些靈活就業者棄社保換工資,與社保轉移接續困難有關。為什么社保轉移接續會有這樣的障礙?
孫潔:因為各省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樣,社會平均工資就不一樣,所以根據社會平均工資確定的繳費基數(一般以社會平均工資的60%~300%為繳納基數——編者注)也不一樣。另外一方面,各地的繳費率(社保繳費率是指繳納社會保險費用相當于工資或者工資總額的比例——編者注)也不一樣。比如養老方面,各地企業有的交20%,有的交14%,還有的交18%。
轉移接續問題背后有地方之間利益博弈。與計劃經濟時代不同,現在,我國財政體制是“分灶吃飯”,中央與地方財政形成了以劃分收支為基礎的分級包干和自求平衡的財政關系。養老金目前是由當地財政統籌的。如果打工者從發達地區回欠發達地區生活,按發達地區水平計算養老金,欠發達地區財政就要額外承擔負擔。
此外,農民工還有一個身份轉換的問題。如果他們在城市打工,最后又回原籍地務農,這時候就面臨從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轉移到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問題。如果原籍地社保機構還沒能建立起來,或轉移接續政策不完善,就可能引發農民工退保,或打工時放棄社保換工資。
中國青年報:有解決轉移接續的政策和措施嗎?
孫潔:對于靈活就業者,很多地方實行社保記賬方式。比如某人從深圳回西安,就可以讓深圳社保局開一個他在當地的社保繳費記錄,在當地社保局繳費多少年,每年繳費基數是多少,算下來每年繳了多少金額,都有記錄。把記錄單交給西安社保局,就能把關系轉回去。資金方面,對于農民工,目前國家政策規定,企業給他繳的20%的養老金,職工可以帶回去12%,另外8%留在原地統籌。比起以前,這已經有了很大進步。政策現在有了,但各地落實情況不一樣。
對于其他頻繁更換就業地點的靈活就業者,最后按照哪個地區標準發放養老金,還沒有定論。不過理論上有這樣一個模式,比如一個人一生中在3個地方打工,最后按他所在年限最長的地方計發養老金。這是一個理想模式,借鑒了美國和一些歐盟國家的做法。但是歐盟各國經濟發展水平相差不大,彼此簽有協議。但是我國由于各地發展水平差距相對較大,實施起來困難比較大。
轉移接續實現和強制性加強是未來社保發展趨勢
中國青年報:日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障研究所發布的調查顯示,沒有給員工繳納養老保險和醫保的企業分別占14.8%和16.9%。社保是有強制性的,為什么還是有企業逃費?
孫潔:社保是有強制性的,各個國家基本都是這樣。目前,逃費的大多是中小微企業。除了守法意識不足,這些企業也面臨著客觀存在的困難。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企業社保繳費率偏高。一般企業在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項目上繳費率分別約為20%、6%~12%、2%、0.5%~1.5%、1%,總計超過30%。此外還要有住房公積金。企業使用一個職工人力成本,要達到它的總人工成本的40%。而中小微企業正在剛剛起步發展階段,沒能進入到一個正常的生產經營狀況。這么高的繳費率,對他們來講,確實是一個比較沉重的負擔。
另一方面,我國目前是強資本弱勞工的狀態。對于企業不繳社保的問題,在職的員工往往不敢跟用人單位打官司。因為有的官司打贏了,職位也就丟了。此外,由于人力不夠,有關部門對于企業瞞報虛報逃費的行為也無法及時有效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