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連平
看增長
預計2014年經濟增速將略好于2013年,初步預計在7.8%左右
我們認為,有四方面因素支持2014年中國經濟增長保持在合理增長區間。
外需小幅改善。2014年,世界經濟有望逐步走出國際金融危機的陰影,總體略好于2013年。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14年世界經濟將增長3.6%,其中發達經濟體增長2%,比2013年加快0.8個百分點,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增長5.1%,比2013年加快0.6個百分點。在此背景下,2014年中國出口增速可能略高于2013年,約為8.5%左右,從而對增長貢獻有所增大。
內生動力支撐。根據國際慣例,一個國家或地區實現中上等收入水平之后,其經濟潛在增長率就可能出現下行。據我們測算,“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將由“十一五”期間的9%—10%下降至7%—8%。從最近兩年經濟增速持續放緩但國內就業并未出現很大壓力也可以看出,目前7.5%左右可能就是當前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水平。因此,除非出現大的外部沖擊,否則在當前水平上,GDP增速再出現大幅下滑的空間和可能性都很小。在城鎮化加快步伐、出口改善拉動制造業投資回升以及改革促進服務業投資的大環境下,明年投資增速大致會與今年持平,保持在20%左右。2013年以來出臺的促進信息消費等政策會逐步見效,政府在明年還會進一步加大促進消費的力度,同時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的推進有利于居民消費的升級。不過,2014年住房成交量增速相比2013年可能下滑,進而影響家電、家具等銷售;同時,治理大氣污染的政策力度在加大,越來越多的城市對汽車進行限購限行,將影響汽車消費。綜合預計,201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6%左右,實際增速為12%左右,都略高于2013年。
改革紅利釋放。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并提出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我們認為,成功的改革能釋放要素新動力,將我國中長期潛在經濟增長率保持在較高水平。我們曾作過專門研究,設計了三種情景對2013—2025年我國潛在經濟增長率可能趨勢進行了預測模擬。其中在大力改革且成功情景下,雖然資本和勞動力要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會有所下降,但由于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高,未來10年左右我國潛在經濟增長率仍可達到約7.6%的水平,且增長質量得以持續提升。
適度政策刺激。本屆政府提出了要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政策要求。我們認為,2014年一旦出現經濟下行壓力時,政府仍會通過適度的政策刺激來確保經濟增長不跌出下限。這種宏觀調控思路既可保證經濟的平穩運行,又可減輕大規模刺激政策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對于穩定市場信心也有較好的作用。
綜上分析,預計2014年GDP同比增速將略好于2013年,仍將維持在7.5%—8%的合理區間,初步預計在7.8%左右,且季度波動較小,全年運行平穩。未來在外部需求小幅改善、潛在增長能力支撐、改革紅利持續釋放和宏觀政策適度刺激的作用下,中國經濟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仍然可期。
看就業
伴隨經濟穩中向好、城鎮化和服務業加快發展,就業形勢將保持平穩
預計2014年我國就業形勢將繼續保持平穩。這是因為:
經濟穩中向好有利于就業增長。隨著經濟總量的增大,即便增速放緩,由于增量不減,新增就業崗位的數量仍然能夠保持平穩增長。
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的實施有利于就業增長。最近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了未來中國城鎮化的“三個一億人”的戰略目標,即“到2020年,要解決約1億進城常住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約1億人口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約1億人口在中西部地區的城鎮化。”這一戰略的實施將對未來幾年城鎮新增就業形成強有力支撐。
大力發展服務業有利于就業增長。經濟轉型的方向之一是大力發展服務業,未來服務業已成為國家吸納就業的主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