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農村工作會議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舉行。
會議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分析“三農”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研究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的重要政策,部署2014年和今后一個時期的農業農村工作。就會議傳遞出的新信息,人民日報今日請專家進行解讀。
1、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
【原文】
會議指出,要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一個國家只有立足糧食基本自給,才能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進而才能掌控經濟社會發展這個大局。
【解讀】
招商證券資深農林漁牧研究員黃珺:中央對糧食安全的高度重視,針對的就是糧食和食品進口量和走私量的提升。雖然進口低價糧對穩定國內通脹有一定的作用,但足以引起政府的重視。萬一國際糧食產量或者世界經濟有一個因素發生改變,全球糧價持續低迷的下行曲線出現拐點,我們將是非常被動的。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必須實施“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相信中央有關文件會按照這20字方針,對明年的糧食生產及安全保障作出及時部署,“這非常及時,也非常有必要。”
2、家庭承包主體地位不能變
【原文】
會議指出,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農村集體土地應該由作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農民家庭承包,其他任何主體都不能取代農民家庭的土地承包地位,不論承包經營權如何流轉,集體土地承包權都屬于農民家庭。
【解讀】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院社會管理研究室主任常興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著力點,是要堅持家庭經營的基礎性地位,創新和實現多種經營方式;要鼓勵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強調承包經營權“長久不變”。建立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前提是要把每個農民當作是農業經營體系創新的主體,要在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這個農村最基本的經營制度下實現。
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這一基本制度,也必須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需要,在“統”和“分”上都要創新、轉變。在“統”的層次上,統一經營向農戶聯合與合作方向轉變,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形式經營服務體系;在“分”的層次上,家庭經營向采用先進科技和生產手段方向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