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從實現未來目標來看。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從歷史經驗和現實需要的高度,反復強調,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習總書記指出:面對未來,只有通過改革開放,才能真正破解發展面臨的各種難題,化解來自各方面的風險和挑戰,更好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只有抓緊推進全面改革,才能完成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項戰略目和好工作部署。
5、從人民關切和期待來看。改革開放是全社會最關心的問題。全面深化改革,反映了社會呼聲、社會訴求、社會期盼,凝聚了全黨全社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識和行動智慧。
6、從改革的全局性、包容性和涵蓋性來看。十八屆三中全會所講的改革,是全面性改革,是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黨的建設、國防、軍隊領域都在內的改革;也正如劉云山同志所強調的,是把“偉大事業”和“偉大工程”都包括在內的改革。因而,全面深化改革,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部署。
7、從改革的根本性及歷史地位來看。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思考的總問題,是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它是統領其他一切問題的根本問題,具有包容性和統領性。改革又是這一總問題的牛鼻子,它影響、制約著發展和穩定。十八屆三中全會所講的全面深化改革,是攻堅克難的“治本性”改革,是破解影響發展和穩定的體制機制障礙與利益固化藩籬的“命運性”改革,是把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基本原則和基本尺度)的“公平正義性”改革,是實現由管理到治理的“轉型式”改革,是堅持摸著石頭過河與頂層設計統一的“科學性”改革。因此,其他一切問題都只有在這一總問題的框架中才能得到正確而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如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等。
8、從改革的艱巨性、長期性和戰略性來看。恩格斯講,社會主義是不斷改革的社會。習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改革開放永無止境。這就是說,全面深化改革,是關乎中國發展命運的一個長期性和戰略性事業。
9、從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決定》的歷史地位和作用來看。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系統回答了為什么改革、改革什么、怎樣改革、改革達到什么樣的總目標等一系列基本問題,尤其對全面深化改革的現實基礎、重大意義、重要經驗、指導思想、重大原則、目標任務、精神準備、改革方向、科學方法、立足點和重點、出發點和落腳點、總體思路、重大舉措、總目標作出了全面、明確和精要的論述,因而蘊含著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施政綱領、施政方針和工作重點。
10、從指導改革發展穩定實踐的緊迫性和理論的成熟性來看。問題倒逼改革。今天,破解影響我國改革發展穩定實踐的命運性問題刻不容緩、時不我待,一刻也不能離開理論指導;當今時代和我國社會實踐變化迅速,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迫切需要研判、總結和提升。基于35年我國改革發展穩定的實踐經驗和理論總結,集中全黨全社會的理論智慧,以十八屆三中全會為標志,今天我們的黨基本上已經具有了指導改革發展穩定的相對成熟的理論。
總之,公平正義改革理論,是我們黨做好未來10年工作的重要指導方針,是指導我國當前和未來改革發展穩定的行動指南,是進行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科學方法論,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中央黨校研究生院院長 韓慶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