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2013年延續了2012年經濟發展態勢,預計全年經濟增長為7.6%。2014年仍然是一個調結構、促改革、穩增長、控風險的調整年。只有穩定財政金融架構,逐步釋放累積的風險,經濟結構調整才能順利進行。
預計2014年至2018年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將經歷工業化階段結構性加速向城市化階段結構性減速的轉型。這個過程由人口結構轉型、城市化、對福利的重視等一系列供給側變量主導了未來潛在的經濟增長率。通過分析計算,預期2013年至2018年中國經濟長期增長預測區間為6.4%至7.9%。
結合中國2013年經濟發展現狀和2014年至2018年中國經濟長期面臨的挑戰,應采用供給側的宏觀經濟管理政策應對潛在增長率下降,這些政策包括:競爭性市場的完善、相對價格體系的完善、動員型經濟的轉型、提高結構轉型效率、降低供給要素的投入成本,以及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保障體系
課題簡介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組織編寫的《中國經濟增長報告(2012~2013)——宏觀經濟走勢及展望》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總報告回顧分析了2013年中國投資、消費、貿易、金融等領域的現狀和問題,并對2014年主要宏觀經濟指標進行預測和展望。第二部分為宏觀經濟專題,對宏觀經濟的各個層面進行了探討。第三部分為區域經濟發展前景報告,對各省區市可持續發展和轉型升級狀況進行了評估。該報告被納入《宏觀經濟藍皮書》系列,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報告執筆人
張平,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研究專長:經濟增長;
袁富華,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博士,研究方向:就業與經濟增長;
張自然,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博士,研究方向: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
劉霞輝,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經濟增長理論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研究專長:經濟增長。
研判2013
底線思維穩定增長預期
中國經濟進入結構性減速期,需要通過經濟結構性改革,逐步消除非均衡發展累積下來的風險。平衡“調結構、促改革”與經濟減速方面的政策操作非常重要
延續2012年經濟發展態勢,2013年中國經濟進入結構性減速期。2013年上半年GDP增長7.6%,三季度GDP增長企穩,第四季度受到同比效應,經濟增長可達到7.4%。與2012年相比,消費增幅下降,投資增長靠地產和基建拉動,制造業投資下滑,總體投資平穩,外需有所改善,對工業帶動積極,貿易順差略有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