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北京市委黨校北京人口發展研究中心 執筆人:尹德挺 閆萍 杜鵑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要“創新人口管理,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口問題已經成為事關北京市發展大局的重大戰略性問題,是影響北京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
為推動北京市率先實現創新驅動的發展格局,提升城市的精細化管理水平,有必要在總結提煉新世紀以來北京市人口發展軌跡的基礎之上,著重分析2012年北京市人口發展的新形勢、新特點、新挑戰,提出未來發展的新設想,以期為未來的決策工作提供參考,這也是我們撰寫《北京人口發展研究報告(2013)》的初衷和目的。
2012年北京市人口發展具有八大關鍵特點
總體來看,在人口規模、人口素質、人口結構、人口流動與分布等方面,2012年北京市人口發展具有八大關鍵特點。
1、人口總量繼續增長,增量略顯下降端倪。
進入21世紀,北京市常住人口規模進入高速增長時期。2000年-2012年12年間人口凈增705.7萬,年均增長58.8萬人。與世界城市相比,北京市人口約是倫敦的2.6倍、紐約的2.48倍。近兩年來,常住人口的增速出現下降趨勢。這既與居留成本提升、限購政策出臺等因素有關,也與全市產業結構升級、經濟增速減緩有關。
2、流動人口膨脹是常住人口增長主因。
從規模來看,2000年以來北京市流動人口總量加速膨脹,2000年為256.1萬,2010年突破700萬,2012年增長到773.8萬,12年間增加了517.7萬,年均增加約43.1萬;從比例來看,流動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由2000年的18.8%提高到2012年的37.4%,即2000年北京市每5個常住人口中約有一個外地人,2012年每3個人中就有1人來自外地。流動人口規模的膨脹既與全國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加速有關,也與北京市貫徹落實經濟社會發展“新三步走”戰略有關,再加上奧運經濟的強勁拉動,北京市形成新一輪流動人口增長的高峰。
3、出生率實現“兩連增”,超低生育水平格局未變。
常住人口出生率近10年來首次突破9%。,總和生育率在0.7左右波動。在人口學研究中,一般把出生率在10%。以下(總和生育率約在1.3以下)稱為超低生育水平。從出生率來看,2000年以來,北京市常住人口出生率一直低于9.1%。且低于全國的出生率,屬于超低生育水平。不過,北京市從2007年開始正形成新一輪的生育小高峰,2011年出生率升至8.29%。,2012年達9.05%。。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受戶籍人口年齡結構的周期性波動影響,2007年以后出現的生育小高峰與20世紀80年代、90年代出生高峰人口進入婚育期有關;二是由于“雙獨”家庭逐步增多,政策內生育水平略有上升;三是與2012年居民想要“龍寶寶”導致“扎堆生育”有關。本次“生育堆積”也會加劇該批人群在未來入托、入學、就業、婚育等領域的堆積和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