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報》:隨著時代和實踐的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要有新的創造和新的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進一步發展體現在什么地方?
邢賁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第三個發展階段就是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這個發展觀也是總結了我們前一段時期經濟建設發展的經驗后提出來的,也是適應新時代發展的情況、特點和新的社會發展的需要提出來的。現在有個看法我不太贊成,就是沒有把科學發展觀和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繼承發展關系講清楚。好像鄧小平只是講了發展是硬道理,江澤民只是講了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這兩個方面都是屬于發展的重要性。而實際上,鄧小平、江澤民不但講了發展的重要性,也講了發展要講科學。鄧小平南方談話里講得很清楚,一定要注意速度和效益的統一,一定要注意數量和質量的統一,這本身就是說發展不但很重要而且要注意發展的科學性。江澤民也在很多文章里講到,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經濟社會發展要和人口資源環境協調起來,發展不能不講生態的保護,要考慮到可持續發展。
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創新之處就是不但把鄧小平、江澤民關于發展要注重科學這樣一個思想繼承下來,而且大大地發揚了。首先他提出了要以人為本,把發展的目的性更加明確了,其次他比較完整地提出了發展要全面、協調、可持續。所以,科學發展觀是在繼承鄧小平、江澤民關于發展的一些論述的基礎上加以發展的,我認為這個繼承發展關系要講清楚。科學發展觀的主要貢獻一是使發展觀更加全面、更加科學,反映了我們黨在發展觀問題上認識的深化和與時俱進。二是明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目標。江澤民講到了經濟、政治和文化建設;十七大提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四位一體;十八大又明確把生態文明建設加進去,更加完整了,提出我們不但要保持政治、經濟和文化之間的和諧關系,而且要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解決人與自然的問題。三是突出了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江澤民已經提出了我們不能夠長時期采用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而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系統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強調了傳統的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的經濟發展方式是不可持續的,要把消費特別是內需放在經濟增長的重要位置,這點非常重要。四是提出了建設和諧社會,為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改革開放創造了一個好的社會環境。和諧社會這個思想也還是繼承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某些重要觀點。比如,鄧小平在強調發展、改革的同時,也強調了社會穩定,要做到改革、發展、社會穩定三者的統一。
中國夢要靠一步一個腳印才能實現
《中國社會科學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無論是經濟、科技、國家的綜合國力各個方面的發展都比較迅速,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比較快。在您看來,我們應如何抓住這個戰略機遇期,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
邢賁思:雖然現在看來,國際方面局部戰爭、沖突危機不斷,但總體來看,鄧小平的估計還沒過時——和平和發展仍然是世界的主流。所以我們現在雖然也面臨一些困難,但是總體來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國際環境還是機遇大于挑戰、優勢大于劣勢,當前我們國家仍然處于一個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我們堅持科學發展觀,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有很多有利的因素。我們有了一個好的指導思想、一個好的領導力量,有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有幾十年的積累,但是也要充分估計到我們的困難,要有攻堅克難的思想,要有憂患意識,準備長期奮斗。能不能保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向前推進,關鍵是要把現在的事情做好。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沒有終結點,只有新起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是我們中華兒女多少代人的一個美麗的夢。夢在心中,路在腳下,偉大的“中國夢”要靠我們一步一個腳印、長期奮斗才能實現。所以習近平講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關鍵是要把現在各項工作做好、各項事業抓好。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引下,把我們黨的事業不斷向前推進,才能逐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記者 莫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