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市場的需求,古色古香、古樸典雅的古建筑材料以其鮮明的文化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蘊,深受人們青睞。日前,記者走進榆樹市大坡鎮,探究在民營經濟發展大潮中大坡鎮古建筑材料廠老徐的經營之道。
徐加利就是人們口中的老徐,初冬傍晚,記者初見老徐。
談到這個古建筑材料廠,老徐說,榆樹市大坡鎮古建筑材料廠是東北三省最大的一家集生產、供料、設計、施工于一體的古建筑材料生產基地,材料供應及施工隊伍遍及東北三省及內蒙古地區。
說起當年創業,老徐回憶道:“17歲闖關東,幾經輾轉,1976年來到大坡鎮,在當地第六生產隊的小瓦窯當力工,如今在這個行業一干就是30多年。”
1979年,一種叫山東大紅瓦的產品占領了東北農用建房市場。一時間,一些小瓦窯紛紛關門停產。
老徐所在的小瓦窯也沒能幸免,因為效益不好,加上瓦窯需要維修,隊里計劃放棄生產。此時,他站出來要個人承包經營,每年向隊里交一定數額的租金。
面對虧本風險,不少村民苦苦勸告。1983年,老徐用300元錢買下了這個小瓦窯。
他經過大量的市場考察分析,調整了經營戰略,從山東淄博購置了真空軋瓦機。一邊經營生產小青瓦,滿足農民維修之需,一邊開始了軋大白瓦的生產。
由于他肯吃苦、善專研,加上經營有方,當年實現利潤6000余元。在當時的環境下相當于10個家庭的年收入。
首戰告捷,堅定了他要把瓦廠辦好的信念。接下來的幾年,老徐兢兢業業地辦廠,年純收入達到1萬余元。
2012年,古建筑材料廠總產值已經達到5000余萬元,比2011年翻了5倍。今年,古建筑材料廠外建農民工達400多人,足跡遍布許多地區,單施工勞務費一項就掙回3000余萬元。
“專業技術一定要走在前列!”老徐一邊說,一邊領著記者走進工藝創作室,了解他的創作團隊。
老徐特意從沈陽古建筑公司挖來一名工藝師,從長影高薪聘請來一名高級工藝師,成立了研發小組,將傳統的生產工藝和現代技術結合,研究和開發室內古典裝飾及古典園林產品。這個項目落成后,年產可達1000萬套,創收300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