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方式無它途,唯有堅定不移靠改革。習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指出,現在,我國進一步發展面臨著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戰,解決這些方面的矛盾和問題,必須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事實表明,體制機制不合理是制約轉方式的最大障礙,轉方式必須依靠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必須把抓改革、促轉變、謀發展更好地結合起來,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中激活全社會的經濟細胞,以市場配置資源和要素取代行政管制,使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
創新的動力活力,決定著經濟發展的質量與效益。思科CEO錢伯斯有一句名言:在互聯網經濟下,大公司不一定打敗小公司,但是快的一定會打敗慢的。這就是“快魚吃慢魚”的原理。快就快在創新有招,慢就慢在創新乏術。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唯有創新,才能抓住機遇。創新,要從全面深化改革找動力,要向體制機制要活力。只有在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形成新的發展方式上不斷實現新突破,才能搶占國際市場制高點,贏得發展主動權。
我們要完整準確地理解中央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戰略要求,要靠改革來突破,要靠開放來帶動。以體制創新形成倒逼機制,在改革開放和創新探索中創造新的經驗。改革和開放是推動發展的兩個輪子,只有一起轉動起來,才能形成強大的發展合力。當前,我們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尤其要注意研究發達國家走過的道路、以拿來主義的態度借鑒他人之短長,避免重走人家的歪路,付出不必要的學費。誕生只有一個月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通過采用發達國家通行的“負面清單”管理和審批流程精簡,其它地方8個月才能完成的項目審批,在自貿區只需4天;散落在各部門的外資領域審批規章多達17萬項,而自貿區精簡到了190條。
習總書記指出:“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現在,我們已進入轉方式的關鍵期、發展的轉型期和改革的深水區,推進改革開放的矛盾多、難度大,但空間和潛力同樣巨大。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是中國不可逆轉的偉大歷史進程,是億萬人民的共同愿望。從體制機制上祛沉疴啟新路,一個“智者得立其功,勇者得行其志”的創新創造大潮將噴涌奔流。我們是這一偉大歷史進程幸運的親歷者,更要做全面深化改革的積極參與者、智勇兼備的實踐者,奮發有為,努力實現我國經濟的新跨越,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