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國外
韓國:高考不算總分
韓國的高考時間安排在初冬時節。韓國2008學年度大學入學考試就定于2008年11月15日。
韓國教育部于2002年初實施新的高考制度。新制度的最大特點是對考試成績不再計算總分,而將各科目的考試成績分別打分,然后依據分數段確定各科目的等級以及綜合等級。等級分為9等,每年的等級比例根據每年的考生人數確定。各大學將根據各科目考試等級、學生手冊、面試成績、專長等情況招收學生。實行等級制后,考生不會像過去那樣因1分或零點幾分的差異而落榜。
日本:高考分兩次進行
日本的高考不是一錘定音,國立、公立和部分私立大學,在每年的元月都有一次全國統一考試,主要是基礎學科,國語、英語、數學、理科(物理、地理、化學、生物)、社會學科。從2月中旬至3月底,各校再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第二次專門考試。
英國:高考前學校放假兩周
英國中學生初中畢業后就要參加一個重要的GCSE考試(類似于中國目前的會考),即普通中學教育證書考試。希望繼續進大學深造的學生,則還要繼續在高中學習兩年,為進入大學的高考做準備。
美國:十二三歲紛紛參加高考
美國不實行全國大學入學統考,但中學生申請上大學影響最大的考試是“學業能力評估考試”(簡稱SAT)和“美國大學測評考試”(簡稱ACT)。SAT考試一年舉行7次(這也就是有媒體稱美國高考一年考7次的緣故)。值得一提的是,SAT考試與高中教材沒有直接關系,主要考查學生的邏輯、分析、推理等方面的能力。
澳大利亞:看重高中成績
澳大利亞多年以前取消了會考制度(相當于中國的高考),改為以學生高中兩年的綜合成績加上一次地區的“全澳等級考試”成績來綜合評定學生的大學錄取分,突出了平時學習的重要性。學生每門功課的成績是根據其高中兩年期末考試、課外作業、作文和演講4項成績評定的,學校選取學生成績最好的4門課合成個人原始分。(光明網記者康慧珍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