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
荷蘭人從不用為休假而專門連續加班、周末調休,因為荷蘭法律對不同工種休假作出明確規定,休假成為法律賦予荷蘭人的權利。
荷蘭媒體從業人員每年享有25個工作日帶薪假。所謂“帶薪”,不僅指員工工作報酬,而且包括雇主向員工額外發放的度假津貼。如媒體從業人員度假津貼為年薪的8%,相當于一個月的工資。
荷蘭一名大學研究人員告訴記者,他每年有40天帶薪假和年薪8%的度假津貼。考慮到假期時間太長,一些人希望用減少休假換取更多薪水。可是,荷蘭稅法規定,如果放棄休假加班,員工年收入將增加,但同時將繳納更多所得稅,得不償失。
“休假是我的權利,沒有人可以要求我放棄休假,”荷蘭記者布林克說,“而且我也認為,只有保持適當休假,才能讓我調節身心,更好工作。”
德國
德國《聯邦休假法》規定,每人每年享有至少24個工作日的帶薪休假。加上法定如新年、勞動節、統一日、圣誕節、復活節等節假日,每年假期超過150天。德國政府鼓勵人們帶薪休假,對自動放棄帶薪休假的員工不予經濟補償。
德國人休假最大特點是靈活。德國法律規定,人們可以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分拆安排休假日期。雇員可以提前和雇主協商帶薪休假時間。有子女的家庭一般選擇寒暑假。
除10月3日德國統一日是德國全國法定節日外,其他節日均由各州自行決定。在16個聯邦州,學校放假時間不盡相同。家長可根據學校放假時間提前同雇主協商何時休假。雇主會根據工作需要,安排員工分散休假。這樣既保證工作順利進行,員工帶薪休假也得到了落實。
出游時間自由,有助于減輕景點和道路過于擁擠。德國假期時間雖長且種類多,但很少出現道路擁堵、景點爆滿現象。
德國人認為,只有休息好才能工作好,度假有利于員工提高工作效率。他們還把休假視為與家人增進感情的重要機會,大多數德國人在休假時會選擇與家人一起出游。 (武漢晚報)法國:“假日搭橋”法
法國
法國人有一種公共休假方式叫做"假日搭橋"法,可以將公共假日和周末搭在一起休息。
法國人的悠長假期一般是從每年7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到8月。其實,歐洲很多國家的悠長假期采取的都是輪流休假,以分流人群。這一點在法國是按照區域輪流進行的。
工作滿一個月就有兩天的假期,像這種假期的話是可以連起來休,休比較長兩三個星期這種情況的是只有在7、8月份,這個是全法國就是學校放假都是一樣,因為很多家長他會喜歡帶著自己的孩子一塊兒出去渡假,其實是分地區的,就是說有可能是巴黎大區然后他這邊比方從19號開始放,其他的區是從20多號,25號開始放就是他把學校放假的都進行分區化了。
美國
美國聯邦法定節日只有10天,但分布平均。有意思的是,美國法定節日中超過半數在周一,可與雙休日連起來形成“黃金周末”。很多美國人選擇在“黃金周末”短途出游。
美國憲法規定,美國沒有受法律約束的法定假日,美國所有的假日都是根據各個州、各個地區、各個政府機構和公司部門自己決定的,盡管如此美國假日實際上還是不少,聯邦假日11個,10個周年假日和一個4周連假日,也就是總統宣誓就職日,但是有宗教意義的假日,美國民眾基本上是全國統一休假,例如感恩節、圣誕節、復活節等這樣的假日一般政府和商家都會放假休息。國家的規定假日就是勞工節、國殤日、獨立日、新年等,所以所有的公司企業以及民眾基本上也會尊重這個假日而安排休假。
澳大利亞
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全年全國統一性假日只有9天。不過這并不意味人們沒有長假,每年的年底年初,是澳大利亞傳統的長假。
全國統一性的假期比如說以2013年為例只有九天,跟國內特別不同的一點就是說假期放的最多的就是連著兩天就是圣誕節,圣誕節第一天和圣誕節第二天,其余每一個公共假期只放一天,這個放假的內容也不一樣,比如說新年很重視只有一天的時間,另外就是復活節要有一天的時間,女王的生日要有一天的時間,這些跟我們國內是有很大的文化差別。既然沒有調休息,因為最多只休一天多休不超過兩天,大家都在什么時候休息其實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就是說從12月、1月到2月,是整個國家處于休假的狀態。(中國廣播網)(光明網記者宋雅娟整理)